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杂文)让孩子走进月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5日15:55 人民网

  彭爱云

  暑期,某中学实验班招生考试的语文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要求分别写出与农历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相对应的节日名称。不少孩子答不出,一出考场,他们便找到父母焦急地核对、追问甚至抱怨。被问及的父母更是满脸困惑:怎么会这样?

  记忆中,过往的这些节日几乎以绝对物化的形式存在着,我们的父亲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在灶台上下营造着浓浓的节日氛围。父母的忙碌,忙碌中的艰涩,更加深了我们对过节的印象。“今天过端阳”、“明天是中秋”……他们一遍遍的叨念和虔诚的礼拜使节日显得郑重其事。哪怕隐忍着叹息,哪怕强颜欢笑,他们也要给孩子留下一片节日的喜庆。我们,不正是凭借一只难得的香粽,一块没吃上的月饼而将这些传统的节日牢牢记住的?不正是因为父亲尴尬的掩饰,母亲固执的“守旧”和对好日子的虔信而知道了节日的可贵!

  待日渐知事,这些节日的文化意蕴又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渗入思想深处,我们终于懂得了食粽怀屈原,明月寄相思;懂得了九月九的茱萸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植物,它之上,寄放着一枚平安结,一滴怀人泪……这期间,谁能忽略父亲母亲潜移默化的传承?

  孩子是喜欢过节的,因为节日是如此喧闹,是如此富于色彩。他们总是记得自己的生日,认定那是一个难得的节日。在每年的圣诞节来临之际,成群的孩子早早地就去邮局给自己的同学好友寄出了精致的贺卡。为什么他们记得住舶来的洋节,而不知晓身边的端午、中秋?是我们的节日不够浪漫、不够情调?不。把酒临风,凭窗赏月,枕着月的神话入眠,这样的节日浪漫十足,情调十足,毫不逊色于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传说。

  今天,物质的富足抹平了节日与平常日子的界限。香粽、月饼随时可见、垂手可得,它们不再是端午、中秋的密码,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又怎能透过它们看见那些传统的节日?他们的父亲母亲有时忙得请保姆代为参加亲子游戏,哪还记得去野外找寻几乎尘封在岁月里的茱萸插遍高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识茱萸的孩子只能将课本里的诗枯枯地读,枯枯地读……

  看来,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有意无意的忽视、忘却造成了孩子对身边传统节日的认知障碍(而那个遥远的圣诞,却因商家、媒体的爆炒,轻而易举地走进了孩子的生活),是我们让孩子交了白卷啊!食物化的节日远矣,这是可喜可贺的事。而传统的节日文化是经过多少代人的经营、努力而积淀下来的。生活不能没有这些节日和它们的文化,我们的来路就是因为它们的点缀才可圈可点。

  八月十五,月亮圆了。有幸成了父亲母亲的我们,为什么不效法于我们的父母,为膝下的孩子隆重地张罗一个中秋节,让他们渐次深入月亮的内涵之中?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