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情单元”为青春期“免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01:25 红网

  从9月1日起,上海50多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将会领到一本全新的语文教材,课本中第二单元的主题定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普希金的《致凯恩》、舒婷的《致橡树》、苏童的《老爱情》、节选自《简爱》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以及秦观的《鹊桥仙》等描写爱情的名篇名作(据9月1日《中国青年报》)。

  近来,随着教育观念的开放,表现在性教育上的开放度愈来愈高,为青少年开设专题课、为中学生编写相关读物等等,意在引导青春萌动的少年男女能够正确对待“性”。这些做法都不失为直接见效的好办法,但细想之下,又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嫌疑。试想,如果引导好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没有盲目的“情”,哪来冲动的“性”呢?没有正确的爱情观作基石,就难以确立科学的性观念。

  上海市在语文教材中增设“爱情单元”,显然就是要在根源上做文章,以高尚的情操引导青少年,使他们正确认识爱情这一独特情感,科学对待自己心中的感情。在青少年的“危险时期”即将到来或正在到来之际,及时地向他们传达正确的认识,恰似一剂“防疫针”,赋予他们免疫功能,避免了随意支配自己的感情,也就避免了因情起性或为情所困的冲动。爱情观念教育与性知识传播,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舍此而逐彼,难免殊途异路、适得其反。

  不仅如此,当今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成人后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特别是对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都是由当前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所决定着的。青少年是世界观的成长期,如果我们只注重对“性”上的防范,缺乏在“情”上的引导,就难以让他们树立积极的爱情观。爱情既是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定程度上还是对自我权利的主张与对自我义务的承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适时靠上去多做些工作,相信一定能有益于培养成熟、理性的社会公民。

  教育除了灌输的义务,还有着满足被教育者需求的职能。因此,对于芳心萌动的青少年,正面回答他们心目中对爱情的好奇、不解、疑虑与困惑,无疑是素质教育的应有内容。另外,社会上泛滥成灾的种种情欲纠纷、人性困局,这些不健康的社会意识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青少年。可见,在教材中增设“爱情单元”,用优秀的作品来激发青少年心中的共鸣,无疑能让爱情回归情感本位,这也是对社会不良影响的有力反击。(稿源:红网)(作者:陈光)(编辑:杨国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