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技工荒”产生“洼地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01:29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记者 韩建清

  频频出现的“技工荒”,正引发人们对技工需求的重新思考,并不断把这种需求转化为供给信号。今年职业中学成为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升学的首选。近日,在广东清远市清城区职业中专学校的开学典礼上,1200多名学生高高兴兴地成为该校新生。从清城区职业中专学校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不是不愿上技校,而是缺乏好的技校可上;如果技校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毕业后有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好待遇,技校就不愁招不到人,“技工荒”迟早会解决。

  “今年报考我校的第一志愿考生有3000多名,比往年大幅攀升;1/3的学生达到一般高中的分数线;招生除重视分数外,还增加了面试,新生综合素质较高。”广东清远市清城区职业中专校长易沛流介绍的情况,让人们感觉到,职业学校正在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

  扩大招生,政府做后盾

  今年,清城区职业中专学校计划在去年招收700人的基础上扩大到1000人,但是,按照清城区政府3年内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的要求,该校又修改了招生计划,扩大了招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人。“今年扩建的教学大楼、实训楼、行政楼投入使用,学校建筑面积翻番,达到了3.1万平方米,使我们有条件扩大招生。”易沛流说,今年扩大职业中专学校办学规模成为清城区政府十大工作之一,政府划拨了60亩土地,使学校面积扩大到101亩。

  近一两年,招商引资让清远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短缺。有统计显示,缺口达10万人以上。如果缺口不能补上,将严重影响当地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为此,清远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职业学校根据本地发展战略,以及招商引资、脱贫奔康的要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同时,政府还要求职业学校搞好社会培训,一方面加强与劳动部门的联系,共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长期与短期结合,继续搞好技术工人培训,特别是根据企业标准与要求,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

  1993年创校的清城区职业中专,一直以珠三角作为学生的主要就业地区。不过,随着清远招商引资的进展,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易沛流介绍说:“以前每年留在清远本地的不超过10%,近一年多来已经达到30%—40%。”

  稳定招生,就业是保证

  让易沛流和学校教师们骄傲的是,这些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推荐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就业工种既有文员、技术工人,也有生产一线的技工,学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待遇。

  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清城区职业中专目前已与8家企业签订了用人合同,进行“订单”培养。据易沛流介绍,“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是指学校与用人企业签订用人合同,学校根据技能需求确定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习最新技能和最新工艺,编制技能教学“活模块”教材,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技能紧密接轨;学生毕业前到“订单”企业实习,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并根据合同和考核结果录用学生。

  现在,该校与伟易达集团签订用人合同,每年输送100名电子专业毕业生,从事自动控制等技术岗位工作;与多宇恒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每年输送40名“软件蓝领”专业毕业生,从事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技术工作。“像这样的学生就业基地,已建立了20多个。”易沛流说。

  良好的就业率,使学校的生源非常稳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城区职业中专的学生,很多来自于农村,学生入校学习,对于解决贫困山区的脱贫问题,是个不错的选择。“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是其真实写照。

  加大培训,农民要“高薪”

  一方面是“技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看似矛盾的两面如果统筹起来考虑,就可一举两得。

  清城区区委书记阮灶新告诉记者,农村中初中、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适应工作。但是,相当部分的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35—45岁年龄段的农民,文化低,他们自认为应该去好的岗位,不愿和外来工一样低薪打工。

  如何让这些人走出现在的境地?唯一的办法是培训。为此,清城区加强了职业教育,至于资金来源,阮灶新说,财政补贴一部分,农民自己出一部分。“今年以来,区财政已补了1000多万元用于职业培训。”同时,清城区还设想,在征地款中专门留一部分作为培训费。清城区也在积极争取,让农转非费用改为培训费。

  目前,清城区职业中专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大力进行社会职业培训,年培训量达6000人次。这些培训包括专业人员培训、创造性思维培训、技术工人培训、教师电脑初级培训等。易沛流告诉记者,该校为赢泉钢制品厂、德泰纺织公司培训农民工,使这些农民工很快成为生产骨干,效果很好。下一步,还将大力推进农村进城务工培训。

  《华南新闻》 (2004年09月06日 第一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