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罗布泊里“吴大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15:23 新京报

  行者简历

  吴仕广,祖籍广东梅州,今年40岁,1990年正式涉足野外探险,长期作为向导带领考察团、探险团、考古团、旅游团赴罗布泊和楼兰,设计了“若羌—罗布泊”、“库尔勒—罗布泊”、“敦煌—罗布泊”等探险线路。他计划于今年11月组织中国首个女子探险队,在罗布泊区域内的戛尔曲克搜索古丝绸之路上的6个古村落遗址。明年5月,他还计划进行国内第一次“两江源”(黄河、长江源头)考察。 潘敬平摄

  吴仕广说,他热爱罗布泊,惊叹于它的神秘与蕴藏的辉煌过去,这也是他一而再、再而三踏入这片土地的精神源泉。而吴仕广正在做和即将要做的事情,或许可以用彭加木生前的一句话来概括:“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让罗布泊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

  野骆驼,吴仕广喜欢这种生活在大漠里的生灵。

  在吴仕广的眼里,罗布泊是梦想的家园。

  楼兰贵族墓地的发现,是吴仕广引以为豪的事情。

  行者经验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生存,需要丰富的野外经验,记者特地向吴仕广讨教了两招在沙漠里辨认方向的绝活。

  1、沙丘辨向法:罗布泊地区常年吹东北风,而且风向相对固定,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约为25度。只需要观察沙丘褶皱的背风面,并顺时针转25度即为正东。

  2、树枝辨向法:如果沙漠里有太阳的话,只需要找一根胡杨枝插在沙上,在树枝影子的末端做一个标记,2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再在新的影子末端做一个标记,将两点连成线后,新标记所指方向即为正东。

  初闻吴仕广的名字,似乎很容易判断出父辈对他未来之路的期望。事实却背道而驰,他选择前行的方向,是戈壁深处、沙漠腹地,以及有着梦幻名字的不毛之地———罗布泊。从1992年至今,吴仕广先后60多次深入罗布泊,为探险队作向导,搜寻全球濒危物种野骆驼的最后栖息地,考察塔里木河下游的河道变迁,并大胆提出“丝绸之路除南北线外还存在沙漠中心线”的观点,他还预言十年内罗布泊地区将形成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连成一片,最终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与向导吴仕广的约会,是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一家餐馆。他皮肤黝黑但身形消瘦,与想象中人高马大的大漠汉子相去甚远。香气四溢的菜点铺满了桌面,他的兴趣却始终停留在罗布泊、楼兰、野骆驼,以及楼兰的贵族墓葬,整个饭局几乎没动过筷子。

  罗布泊探险者称吴仕广为“吴大侠”。从1990年踏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那一刻起,他对探险的兴趣就一发不可收拾。1992年,他第一次闯进传说中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城,从此找到了梦想的家园。现在,他甚至不用卫星定位等辅助仪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对那片不毛之地的戈壁、沙丘、雅丹、盐碱壳都了如指掌。从那以后,进入罗布泊的探险队和旅游团大多由吴仕广作向导,每一次总能涉险过关。

  发现小河墓地与楼兰贵族墓地

  向导吴仕广的另一个角色,是罗布泊的探索者。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在罗布泊发现了一片“竖满红色木桩、满眼都是棺材”的神秘墓地,谓之小河墓地;时隔66年之后,吴仕广根据贝格曼当初绘制的地图使得这个考古价值极高的墓地重见天日。

  楼兰贵族墓地的发现,一直都是吴仕广引以为豪的事情。吴仕广在谈到这一发现时依然显得很兴奋:“墓口有朱雀玄武,墓室是典型的地宫式,天圆地方。里面是大量由松木制成的彩棺,上面披着色彩鲜艳的绢画。”

  想找回彭加木的遗体

  吴仕广今年刚到不惑之年,他说,他还要继续在罗布泊打拼十年,完成人生的三大夙愿:探明野骆驼的栖息地与生活规律、验证塔里木盆地中心的丝绸之路中段,以及找回彭加木的遗体。当这三大夙愿完成之后,他决定出一本书,细说二十年罗布泊之旅的苦辣酸甜。

  野骆驼,全球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目前总数不超过1000峰。吴仕广喜欢这种生活在大漠里的生灵,多次单枪匹马深赴戈壁大漠,希望能绘制出一张野骆驼分布图,标出野骆驼的栖息地、生活规律、泉眼、活动区域、种群密度、食物链等信息。

  “根据我的推断,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除了北线(天山南麓)与南线(昆仑山北麓)外,还有一条中线,它从西到东横贯塔里木盆地,楼兰就位于这条中线上。由于极少人进入过这个区域,因此成为思维的盲点。”吴仕广的这一观点是多年来用脚“丈量”出来的。

  科学家彭加木是在1980年第四次率考察队进入罗布泊的时候神秘失踪的,当时驻军动用了飞机进行大范围搜寻,仍然找不到他的遗体,这已经成为多年来困惑探险界的一个谜。吴仕广说,他已经将目标范围锁定在方圆10平方公里内,就算进行地毯式搜寻,也一定要将勇士的遗骨找到,让他入土为安。

  行者对话

  我进罗布泊已经60多次

  新京报:大漠戈壁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你那么多年?没有想过放松一下自己,去欧洲或者其他地方度个假?

  吴仕广:我想我是真的热爱罗布泊这片土地,在别人眼里,它或许是贫瘠的,但我认为它曾经孕育了楼兰这样繁荣的文明,并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我眼里,它是灿烂而神秘的。进罗布泊已经60多次了,可以说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至于出国度假,说实话我真的不感兴趣,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连蓝天都显得少了许多。

  新京报:长期在外,家里人没有什么意见吗?

  吴仕广:我妻子和我儿子都很支持我,经常有探险队的队员问我妻子,进罗布泊到底有没有危险?我妻子总会这样回答,有我丈夫在,你担心什么。儿子已经12岁了,和我一起在沙丘上睡过睡袋,他可喜欢了。

  新京报:作为前辈,你是如何理解探险的?

  吴仕广:探险绝不是心血来潮、或者拿生命去当赌注,它是建立在强大的科学辅助条件下的,卫星电话、物资储备、线路设计、前期考察、应急预案必须非常周密。就我组织的探险队而言,万一出现意外,只要打一个卫星电话,抢险车可以在18小时内到达罗布泊的任何一个角落。

  行者故事

  小骆驼连喝八瓶矿泉水

  野骆驼嗅觉灵敏,能嗅到方圆几公里内的水源,当然还有人的味道,因此想接近它们非常困难。

  不过也有例外,一次吴仕广在罗布泊区域内考察时,望远镜的镜头里突然闯进了好几峰骆驼,在嗅到“人味”后,众骆驼纷纷离去,只有一峰母骆驼左顾右盼守在原地。吴仕广凭直觉判断,一定是它的孩子走不动了。

  果然,车到近处时,眼见地上趴着一只已经严重脱水的小骆驼……它的肚量实在大得惊人,一口气喂下八瓶矿泉水后才告一段落。

  沙漠救险“慢一拍”

  “沙漠救援需要的是经验而不是莽撞”。几年前,吴仕广带旅游团由库尔勒出发去楼兰古城,即将行至大本营时,两位自称有丰富户外经验的队员表示要“多走走、细看看”,岂料天黑后仍没有归队。团员心急如焚地催促吴仕广赶紧折回进行搜救,他却独自饮下一小瓶白酒后倒头便睡。这样的举动在外人看来实在太过“没心没肺”,不过吴仕广知道,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沙漠里救人根本没有成算。

  次日清晨6点,终于在一座大沙丘后面找到了失魂落魄的队员。从高处一看,两人的脚印连成了一个大圆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潘敬平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中国图片库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