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贫寒不是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01:04 红网

  大学校园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美好的,多数已经毕业的人,多少年后依然不忘那段美好的时光;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对“象牙塔”内的生活更是充满向往。很多人一想到大学校园,就会想到明亮的图书馆,宽敞的实验室,林荫路上散步的白发苍苍的学者……很少有人会想到为衣食发愁的学生,更不会看到校园内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裂痕。据新华网9月5日一篇稿件报道,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群体开始出现分化和重组。“贫富差距在显著拉大,正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

  某大学一位兼任辅导员的副教授说:“也许,贫寒,对于将来获得成功的‘穷学生’来说恰是一笔财富。”这位教授的话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这番话被人们传颂了两千多年,在某些情况下和某些人那里,甚至把这当成了真理。但实际上,孟子的话仅仅是一句砺志之言而已,如果用这种思想来指导现实生活,则未免过于理想化。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所谓的精神力量是不能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的,过于夸大精神力量未免有些唯心主义。虽然贫寒可能激发人的斗志,进而增强人的心理承受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这种激励力量不能被过分夸大。就大学校园来说,贫困学生即使再有不怕困难的拚搏精神,但其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打工赚钱糊口,打工需要时间,需要精神和体力的付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用在打工上的精力和时间多了,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就少了。同学之间的智力差别一般不大,穷学生在打工疲惫之余还能有多少精力与富学生竞争?不要忘了,人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是有底线的。

  虽然现实中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贫困学子成才,做成一番大事的报道,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不然也就不是新闻了。而且,很多成功人士说起的自己当年如何贫困,往往并不很真实,就象“高考状元”绝大多数都说“自己很贪玩”一样,其可信度并不高。现实生活中,富学生因为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持,成功更容易。比如,他们可以自费出国留学,很容易就能拿到“洋学历”,成为“海归”,回国后就会被认为是高级人才,就可以进入政府、大公司等的高层。

  经济基础是无法逾越的。就象我们不能幻想发挥全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使我国一夜之间成为发达国家一样,贫困学子要想有所成就也不是只要努力了,就能成功的。上一阶段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下一阶段的发展速度,空中楼阁虽然美丽但只能是想象。

  对于现在出现的大学生因贫富分化而出现裂痕的问题,不能指望靠做思想工作来解决,问题解决还需要从缩小现实差距来入手,比如,增加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减少学生因贫富差距而引起的现实生活差异,等等。

  贫困学生的成才路更艰难,他们的成功机会更少,正视这个现实,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什么贫寒是一种财富、一种优势,只会因不能正视问题而使问题更复杂。不顾现实条件,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成唯心主义。

  实在不知道认为贫寒学子默默承受的苦难是一种财富和优势,到底是谁的悲哀。(稿源:红网)(作者:王晓)(编辑:杨国炜)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