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圈地,筑高地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02:35 人民网-华东新闻 |
赵彦龙 袁昭宇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和先后诞生过6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上海徐汇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不事声张的上海徐汇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成了发展健康产业的热土。 不凭空造“市”,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塑品牌 枫林地区有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等10多家科研机构,区域内积聚了9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年的门急诊量达到500万人次以上。围绕这些大医院,有几百家以保健服务、医药器械贸易为主的企业在吃健康产业的“饭”。虽然这里的市场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高端服务还比较欠缺。各企业、各机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品牌的“枫林”,没有发挥出对医疗保健市场的整体影响力。 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园区专家组领军人物、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威瑟尔博士通过各国的专家,把国际高端市场也带到了枫林。国际心脏专科医院、具有网上和卫星传送功能的生命科学信息平台也将在园区“落地”。100多家国家级、世界级医学、医疗中心、生物产业公司和投资集团近日都悄无声息地到枫林园区“挂号”。 产业链条拉长,产生积聚效应 精明的浙江民营企业家紧跟专家和国际投资商的步伐,看好这里的医疗器械市场,想把数亿资金投到枫林园区。徐汇高科技产业发展公司和上海航天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将共同组建枫林生命科学信息网,通过网络和卫星的“天、地”结合传送系统,建立集医疗会诊、教育培训、医疗器械贸易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 国际化加快了园区内各大医院的发展步伐。龙华医院、中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肿瘤医院为适应新一轮的发展,纷纷新建或扩建病房大楼、疾控中心、门急诊大楼。一位市场营销专家说,店多成市,花多成景,本土医院与国际医疗机构、大众服务与高端服务的错位共生,医药、医疗的研发、教育、培训、诊疗、交易等产业链的组合,将使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获得极大的市场聚散效应和城区产业的品牌效应。 徐汇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说,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建设走的是规划发展之路。以往园区建设是先圈一块地,然后大拆大建,最后引企业入驻。枫林园区则不然,先请专家根据现有区域资源做城区发展规划,然后是搬走一家,“娶”进来一个,通过“你迁,我进,按规划发展”这样一个相对平稳过程,把城区的产业功能在城区的动态发展进程中调整过来。 《华东新闻》 (2004年09月07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