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解决人口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05: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白剑峰

  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

  问:我国在控制人口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目前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这表明我国已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在第三世界人口大国中,我国是惟一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我国在控制人口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稳定世界人口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减轻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奠定了基础。

  问: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什么?

  答:我国在吸收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其主要特点是: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人口与发展战略研究,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出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尊重和维护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艾滋病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扶助政策和保障措施,通过利益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水平。

  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建立覆盖全国的行政管理、服务站所和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建立遍布城乡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最大限度地尊重并满足群众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各级工会、团委、妇联和各种协会、学会、基金会等组织共同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问:中国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了哪些努力?

  答:2000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确定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会的189个国家的领导人承诺到2015年实现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等八个方面的目标。我国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以下努力:

  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中国已将1990年的8500万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93年底的8000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8.7%下降到3.1%。中国政府将通过总体经济发展以及实施农业、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计划生育来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中国已将达不到最低食物能量消费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17%减至2000年的11%,提前实现了目标,为稳定粮食产量采取了多种措施,实现了粮食安全,营养水平稳步提高。

  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2002年,全国妇女就业33552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45.5%。近5年来,女性就业净增565万人。各级政府再就业指导中心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妇女500多万人次,直接帮助200余万妇女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妇女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在18至64岁的女性中,文盲比例已从1990的30.1%下降到2000年的11.1%。2002年,女性平均上学年数为7.2年,比1990年提高了2.5年。妇女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幅大于男性,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比例由1990年的33.7%提高到2002年的44.0%。“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女童的入学率。35岁以下妇女自主决定婚姻的比例城镇为85.8%,农村为75.6%。妇女在家庭决策中的作用增强,享有的人身、财产权利进一步得到实现。中国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70.4岁提高到2003年的74.0岁,比男性平均预期寿命高出3.5岁。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中国政府始终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和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成为中国完成此项工作的保证,近年来又将维护母亲安全和儿童优先原则融入到生殖健康领域。

  当然,中国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少于1美元的国际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1998年还在1亿以上,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比例达11.5%,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2003年中国城镇有近2248万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其中,妇女和儿童占较大比例;农村和贫困地区辍学率较高,对初级教育投入不够,女性文盲率仍然较高;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的地区差异仍很明显。

  问:当前我国人口领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答:最突出的问题是低生育水平不稳定、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总体素质不高。与此同时,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1.8%,21世纪中叶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4,特别是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中国在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健康和保障问题因而面临严峻挑战。就业压力十分巨大。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9亿多。庞大的人口和无序的流动构成中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困难。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十分薄弱。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80%的感染者在农村。新的困难群体开始显现。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父母相继进入老年,特别是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父母年迈而缺乏保障。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极为深远。

  问:我国如何应对未来的人口增长挑战?

  答: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与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中国人口将由低增长逐步过渡到零增长,人口总量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所讲的人,涵盖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揭示了人口生产的规律和趋势,反映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从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出发,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抓紧抓好;必须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人口大国逐步转化为人才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动力;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国际社会,吸收和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理念、管理和技术,依法行政,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殖健康水平和人权享有水平。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07日 第十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