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东盟:新贸易伙伴关系趋密有助“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01:19 人民网-华南新闻

  徐蓉蓉 王云

  近几年来,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目前,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782.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2.9%,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陆建人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不同,是综合性的、贸易和合作结为一体的、全面的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谈判进展最快,充分表明中国推进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决心和力度。

  中国—东盟外长在2004年6月召开的非正式会议上一致同意制订《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落实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外长们还同意,为中国-东盟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湄公河开发和相互投资,以及中小企业、公共卫生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制订全面框架。

  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对包括水果、蔬菜在内的约600个种类的农产品开始下调关税,并于2006年取消这些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许宁宁认为,农产品贸易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比重较小,呈逐渐下降趋势。首先开放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业影响不大,并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顺利实施。

  在“早期收获”计划框架下,从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与泰国之间取消了188项水果和蔬菜税目产品的贸易关税。这个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第一个“零关税”,改写了中泰两国农产品的竞争格局。2004年6月,中国将原有的中泰两国果蔬“零关税”安排扩展至中、泰、新三国。广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博士认为,目前我国对东盟的果蔬贸易中,出口的主要是我国出产的温带水果,进口的主要是东盟国家出产的热带水果,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二)

  中国和东盟在2003年10月签署的有关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揭开了本地区各国互利合作的新篇章。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2004年8月6日在曼谷表示,中国愿意在网络建设、业务运营、政府监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东盟国家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以促进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

  中国提出了共同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通信干线网络的构想。构想得到了相关各国的积极响应,目前正在推进中。此外,中国为东盟国家培训500名电信管理人员的计划已有了良好的开端。缅甸政府7月表示,支持中国—东盟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支持两国进行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多领域合作。

  (三)

  全长4000多公里的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由亚洲开发银行牵头开发的湄公河流域是东南亚新的经济增长带,航运、旅游、水力等领域孕育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湄公河流域开发是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2004年4月30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6国便利运输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和人员跨境运输协定》第一阶段附件和议定书共9个文件。中国政府已成立了一个包括公安、质检、海关、交通和外交5个部门在内的委员会,在国内进行协调,促进便利运输早日实现。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发展迅速。华中电网有限公司所属的国际贸易公司7月14日与缅甸政府在享有“世界水电之都”美誉的宜昌正式签订协议。这意味着又一家中国企业将参与缅甸的水电工程建设,其中包括230千伏的电网线路和两个230千伏的变电站,造价共计1613万美元。缅甸总理钦纽表示一直对三峡工程建设有着浓厚兴趣。

  专家预言,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立,一个拥有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将为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这里将形成一个生产总值近2.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中国对东盟从1998年起已经连续6年贸易逆差,2003年逆差额为164.1亿美元,约为2002年的两倍,东盟成为中国主要的逆差来源地。短期内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更多地有利于东盟,长期来看双方将在经济、国际事务等方面取得“双赢”。

  《华南新闻》 (2004年09月08日 第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