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公车改革究竟该怎么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01:22 人民网 |
刘成友 原来只在个别地方实行的公车改革,到今年夏天已呈燎原之势,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行。公车改革事关党风廉政建设,节省资源和成本,势在必行。如今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公车改革收到一定成效,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记取和反思。 一是标准不合理。公车改革有个卖车买车问题,还有个补贴问题。一些单位制定的公车拍卖标准不合理,给领导的补贴和给普通职工的补贴差距太大,领导捞好处太多,职工吃亏太多。一些事业单位,只补贴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职工根本没有考虑在内。标准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公车改革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是操作不规范。改革需要规范程序,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才能保证改革公正、公平。一些单位在内部拍卖公车,领导举牌后谁还敢再举?领导仍然是摘最大最肥桃子的人;一些单位搞公车改革,关起门来自行出台办法,不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不征求、不听取群众意见;一些单位既发补贴又配公车,变相给领导和职工提高待遇,致使群众意见不少。 三是目的不明确。公车改革的目的在于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取消官僚特权,堵住腐败漏洞。但是上述种种行为不但无助于取消官僚特权,还助长了官本位的风气。因此,公车改革者首先要认清到底为什么要搞公车改革,是处处站在领导的角度,代表领导的利益,还是出于公心,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如果是前者,处处为领导着想,事事为领导考虑,那公车改革完全成了一场换汤不换药的“政治秀”,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看得到的问题,以及公车改革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其他问题,才能保证公车改革走上正轨而不变形走样。 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过程中也有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声音,因而使一些人产生一些疑问。对这些问题的辨别和分析不但可以深化公车改革工作,也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疑问一:欠发达地区要不要搞公车改革? 发达地区搞公车改革多采用货币化改革:私人买车,公私兼用,公家适当补贴。多数公务员具有购车欲望而经济上有一定压力,实行货币化改革无疑是一种双赢选择。欠发达地区也要搞公车改革,关键看怎么搞。公车改革包括货币化、半货币化和加强管理型。如果说发达地区适合采用货币化改革的话,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后两种形式。以前报道的江西定南公车改革、最近的新疆乌鲁木齐公车改革后费用减掉六成,都是欠发达地区车改的好例子。 疑问二:公车改革能不能一赎了之? 已经进行的公车改革,具有明显的“赎买”特征:单位将公车以极低价格作价卖给单位领导,或向领导一次性发放足以购买豪华轿车的巨额补贴,尽管从一时看能够减少财政负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种变相的“公款私用”。以赎买方式作为取消特权的手段和策略,不仅在经济上付出太多,在群众中也容易造成恶劣影响,公车改革的成本也显然太高。 疑问三:人大和监察部门在公车改革中应该起什么作用? 各地公车改革似乎在自行摸索。看到某地有了好做法,就成群结队去学习一下,回来后关起门制定一个方案就搞将起来,至于计算、论证、实施、效果、监督,以及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等,几乎没有人关心。在公车改革中,各级人大和监察部门不应该缺位,应该充分行使其指导、论证和监督作用,以防把好事办坏,更要防止一些人借改革之机捞取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