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长表态引起强烈反弹 高校收费寻求公众理解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13:20 新华网 |
目前的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起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 新生入学要交多少钱? 全国知名高校收费一览 9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针对目前十分敏感的高等教育收费问题表态说:高校收费政策尽管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 这是主管部门对高校收费问题的一次重要公开表态,而且选择时机是在中国各高校新生入学即将开始的时候,此表态触动了几乎众多学生家长的敏感神经。 此表态立即引起强烈反弹。许多网站的新闻跟帖中,不少网民对这一评价表示不满,网民甚至用声讨的语气回击教育部副部长. 一位网友说,副部长同志,第一你不了解现在高校的情况,第二你不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情况。 但也有人发表意见,称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出来表态,本身是积极的开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公众不满由来已久 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国高校收费增长过快,已成为中国部分生活困难家庭的沉重负担,开学之时,往往是这些家长们的梦魇。 家在河南的李华今年考上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他的专业是广告,收费单显示,入学第一年的费用大概是1.8万元。 就在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广州,人们对现有大学收费标准也很难接受。不久前,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年5000元以上的大学收费标准,调查结果显示有71.6%的广州人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 中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度,当时每学年学费是200元,是当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1376元(国家统计局数字)的1/7,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平均以每年600元算,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居民年收入的50%左右。 1989年后,学费在缓慢地增长,但是实质性的增长则是在1995年,高校收费被形容为井喷,于是穷人孩子读大学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的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起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谁拿走了高校的收费 教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司长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建立由国家、社会、学生家长和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是《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这个培养成本究竟应该怎样算?虽然我们规定高校收费不能高于成本的25%,但25%如何计算却是笔糊涂账,这是收费混乱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不无幽默地说,这就好像过去规定农民负担不得超过上年人均收入的8%,而基层政府于是就把基数搞大,相应的8%也就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现在高校可以利用同样的办法提高收费标准。 教育部财务司一位女士向《瞭望东方周刊》说,一个学生要分担的教育成本究竟是多少,应该怎么算,目前还处于课题研究阶段,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张保庆副部长说,要讲完整意义的培养成本,大概一个学生一年至少要四五万元。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朱新秤认为,并不是所有支出都计人教育成本的,在教育经费支出中,有相当部分不属于教育成本,但往往被纳入教育成本来计算。这类支出主要有两种:一是庞大的后勤支出,二是一部分科研支出。 中国的学校收费过程恰恰是不透明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如平博士说,哪些属于培养成本,哪些不属于,学生和家长都无从得知,这也是公众对教育政策不满的原因。 无独有偶,9月1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南京表示,目前,少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有失控现象。而这种失控将会导致多少收费转移到学生身上,目前还难以评估。 长春某高校一位副校长曾说,教育已成为一些人眼中赚取暴利的最后一个产业,这些人想把教育当作摇钱树,什么择校费、赞助费、教辅费等胡乱收取,收到钱后又胡乱花。奖金、工资、招待费等都是由学校负责人随意支配,家长根本不知情。如果家长们知道自己所交的钱被这些人当作中饱私囊的肥肉,学校就别想办了。 学者认为,正是这些问题,包括乱收费,严重扰乱了国家高校收费政策的正确执行,也造成公众对高校收费政策越来越深的误解,究竟谁将国家的教育投入挥霍,谁将从学生手中收取的费用拿走,急需弄清楚。 建立机制缓解压力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蔡克勇说:事实证明,光靠行政命令根本无法解决乱收费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一套可行的制度。可喜的是,关于乱收费的责任追究制度已经开始实行。学者指出,高校财务管理、收费管理必须得到有效监管。 管住高校还不够,陈如平认为,首先是要增加国家的教育投资,越是发达的国家,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也越大。而中国目前用于公共教育的经费比印度还要低。 这位学者还认为,对于低收人家庭,政府要给予各种优惠、补贴,高收入的家庭不给补贴,而要反补贴。发达国家解决低收人家庭的教育问题都是程序化的,人均收入低于多少可获免费教育、无息贷款、提供各种兼职机会、奖学金等,这些机制中国还是空缺。 斯坦福大学校长马丁教授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斯坦福大学90%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各种类型的资助或者奖学金。 这正是中国大学的软肋。《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反映教育问题的报告文学《落泪是金》的作者何建明说,这说明我们的公立大学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他说,中国普遍存在奖学金数额不高、范围窄的情形。而因为助学贷款数额小、成本高、还款率低、风险大的原因,尽管国家一再推动,进展仍旧缓慢。 建立有效机制杜绝学校乱收费,推动全面系统的助学体系建立更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学者们也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支出的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家长也应该理解。 2003年,辽宁一个女孩儿公开在报纸上发消息说,为了读完大学,她愿意嫁给资助她的人。 孩子被迫用婚姻和幸福来寻求帮助,无论如何,这是我们高等教育制度的悲哀。目前各界开出的方子已经很多了,好多主意也不算脱离实际了,关键要做到位。一天不做到位,就会有数以万计的家庭天天做噩梦。一位学者说。(记者郭高中)(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