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迈向节水型社会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05: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杜峻晓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3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把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一号工程”,于今年推出并实施。农业节水成为宁夏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33亿元,把引黄灌区建成现代节水型灌区。 宁夏,正在大步向节水型社会迈进。 “塞上江南”缺水了 “天下黄河富宁夏。”从秦汉至今2200多年来,宁夏各族群众筑坝开渠,引水灌田,将干旱荒漠地区建成了黄河上游最大的灌溉绿洲,因此获得了“塞上江南”的美称。 然而,近些年来宁夏水资源逐渐变得紧张。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用水量分配方案,分配给宁夏的耗水指标为41亿立方米。宁夏人均可耗水量不过700立方米左右,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 最近,宁夏更是屡屡遭遇缺水困扰,导致全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用水严重不足。去年,宁夏引黄灌区引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了1/3,50万亩水地因缺水而休耕,100多万亩农田受旱。据宁夏的水利专家推算,如果按照现有的用水水平,到2010年,宁夏全区将缺水10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占了九成 宁夏的农田灌溉用水近年来虽然有所改进,但大水漫灌仍然是多数农民常用的方式。据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凤霞介绍,在宁夏引黄灌区,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法,仅种植水稻一项,年引水量近30亿立方米,占宁夏农业引黄河水量的34%。若以种1亩水稻用黄河水1600立方米,单产400公斤来计算,单方水生产水稻的产量不过0.25公斤,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 宁夏引黄灌区是在干旱荒漠草原上建立的灌溉农业区,因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渗漏严重,影响着用水效益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3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对记者说,宁夏的用水结构是典型的“一头沉”,农业用水占到宁夏整个用水的90%左右。大量的农业用水不仅占用了宝贵的水资源,也限制了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这一现状必须得以改变。 节水成了“一号工程” 分管农业工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向记者介绍,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而农业节水的核心是加强和完善节水型工程,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宁夏已提出用4年时间,投资33亿元,把引黄灌区建成现代节水型灌区,具体内容为:新增灌溉面积8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亿公斤,节水7亿立方米,其中转移2亿立方米供工业和城市发展。 为探索农业节水的新路子,近年来,宁夏集中实施了一批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宁夏农业科技人员更是为农业节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由农业气象专家李凤霞牵头的课题组,从2001年开始,在青铜峡市进行“宁夏灌区水稻控制灌溉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并在吴忠市、中卫市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研究目前已到尾声,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控灌技术不仅可以使粮食增产幅度平均达到6.4%,而且节水幅度高达31.4%—43.5%。 与此同时,宁夏农村水费改革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宁夏农村水费收取方式已由过去的按亩收取改为按用水量收取,多用水多掏钱,使支斗渠用水管理得到加强,灌溉秩序明显好转。目前,改革试点渠道节水幅度在12%—20%之间,大部分试点渠道水费都比往年有了大幅度降低。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09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