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时评的“一稿多投”辩护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0:31 红网

  时评走红,是这两年的事。时评遭骂,是这两个月的事。时评可以从各个角度去骂,9月3日《杂文报》载文《不是天女,何必散花》,就是骂时评“一稿多投”的。虽然一副真理在手而愤然不平的样子,却始终没有说出时评为何不能“一稿多投”的理由;弄得我要为时评的“一稿多投”辩护,却也只能无的放矢、自说自话了。

  时评,也即“新闻评论”,它就得适应新闻的传播特点。既然公众关注的新闻是“一稿多发”的,那么,伴随新闻而来的评论,怎么就不能“一稿多投”呢?因为,媒体既要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事件,还想引导公众如何多角度地看待这个事件。不同的报既然登了同样的新闻,也就不妨配发同样的评论。

  过去,全国也没几份报,每份报都是单薄的4版,雷同,自然是投稿的大忌。现在,报纸数以千家,8版、16版,乃至32版、64版的报纸比比皆是,读者圈子各有不同,即便一篇时评同时出现在几家报纸上,除非特别关注时评,重复读到的机会甚少。

  再说,“一稿多投”也有游戏规则。北京以外,通常要求一城一投,或者一省一投。即便在报纸扎堆的北京,你能发现《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与《新京报》撞车的时评吗?至于《成都商报》的读者,有几个能看到《深圳商报》?《黑龙江晨报》的读者,可能就没几个知道还有《江淮晨报》。“一稿多投”,又能碍着谁呢?

  唯一的理由,是说新手见报难,“一稿多投”倒也无妨;而见报率高的名家,则另当别论。这有体恤弱势的意味,辩护起来容易招骂。可要知道,即使是名家,一稿既成,也有皇帝女儿嫁不出去的苦恼。时评讲时效,隔宿便成明日黄花。若不想稿死手上,也只有“一稿多投”。再说,文以质取胜,这本身当也无可厚非。

  至于有人月发百篇,收银万元,这在论者看来,形同恶霸,恨不能如“浮财”褫夺而瓜分之。且不说时评能写到这个境界的人不多,真有,当属一流。真要是一流的时评家,月酬万元,又何值如此惊诧?一篇时评,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劳动,稿酬有时低得买不到一盒中华烟,何至于招人眼红?即使“一稿多投”,想靠写时评致富,没几个人能摸得着门。

  时评在民主化、法治化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姑且不提;仅就“一稿多投”而言,时评顺着势,守着规,又没碍着法,真要如论者所说,是如此这般的大逆不道,则还请摆点道理出来,光这么酸溜溜地在一旁愤怒,毕竟无济于事。

  此文专为《杂文报》而写,且不知《杂文报》会不会用,为了防止白写,还得按着规矩——“一稿多投”。(稿源:红网)(作者:慕毅飞)(编辑:杨国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