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设计者的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4: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夏瑜

  这是一个越来越讲究包装、重视设计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不怎么懂得包装,不怎么尊重创造的时代。

  几天前读到报上一篇文章,反映一种现状———大量的图书封面做得很漂亮,整体设计也不俗,使人产生阅读的欲望,可细读之下大失所望,错别字不说,每页大约只排几百字,定价倒要20元左右,消费者大呼上当!更成问题的是,现在大多数的书,真正包装得出色、设计得精彩者,只能说是一小部分———见到这种现状,作为一个从事并且喜爱这种艺术创造工作的人,很痛苦,也很无奈。

  我以为,病根首先在于审美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惰性。西方人往往趋于求异,已经有的不能再有,我必须与别人不同;而国人往往趋于求同,向左向右看齐,似乎不如此就显示不出“时尚”———一时间,雷同的书籍设计比比皆是,要想越雷池一步就难以接受,有的责任编辑甚至干脆教你一招:去书店看看,选定一款照抄得了!“视觉冲击力”这个词现在已经流行于每个人的嘴上,但真正领悟的不多,只是把它作为“枪毙”某种设计方案或“引导”某种设计思想时的标的。其实,当第二、第三……种克隆方案诞生以后,原先的“视觉冲击力”已经演变成了“审美疲倦”。

  其次,设计者与出版社之间往往会产生审美偏差。艺术与数学不一样,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它不存在唯一和绝对,所以当一种不错的方案放在责任编辑面前,遗憾地与他的审美定式背道而驰,那么一种也许称得上“颠覆传统”的创造就被残酷地扼杀在摇篮里。

  再有就是缺乏整体包装的意识。单独看,封面不错,内页也过得去,但放在一起宛如汗背心加西装,或西装衬里外套牛仔衣,风格大相径庭。产生这种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完全不懂CI设计为何物。有些书籍,封面和内页由不同的人设计,就必然如此南辕北辙;有些是设计者本人没有从整体上考虑,或者被动地跟着责任编辑“乱弹琴”,结果就是这样可笑,而他们自己也许还在沾沾自喜,那就可悲了。

  我最近有幸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的母亲蓝为洁女士所著的《汤沐海———我把生命献给音乐》一书作装帧设计,封面除了单色照片就是橙色的中英文书名,自觉不小气,再加上特殊处理的五线谱,效果独特。内页页眉也用五条淡线装饰,既与封面上的元素统一,又进一步加强“音乐”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不能说是绝对一流,但窃以为路子是对的,起码走出了一小步。

  愿我们的同行多一点发挥的自由,少一点禁锢的无奈,这样,我们的装帧水准就会上一个台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9月10日 第八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