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管理就是消缺》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4: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承训

  当看到《管理就是消缺》这部书稿的时候,我甚感惊喜。在我的印象中,永水同志一直是一个埋头实干、不事张扬的企业家形象:他为人敦厚,言语不多,是那种勤勉务实、先干后说或者干了也不说的一类人。这可能是天生的禀性,也与他在煤矿摸爬滚打30多年有关系。其实,仔细想想,从一个普通的采煤工到一个特大型煤炭企业的总经理,如果仅仅会出力流汗拼命干,而没有不间断地学习、思考和理论上的升华,要驾驭好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是不可思议的。

  2002年5月,我曾到义马煤业集团考察、了解煤炭企业改革脱困情况。作为总经理,永水同志就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清晰思路和有条不紊,特别是有许多指标、数字,好像就印在他的脑子里,往往是脱口而出。这也印证了他经常说的那句话:我是在义马矿工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义马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矿山的每一个井架、矿区的每一寸土地,我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义马井下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掘进头,我都清清楚楚。的确,他对义马太熟悉了。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管理一个大企业,尤其是像义煤这样一个多年来一直陷入困境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更是困难重重。2001年5月底,永水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和义煤党政一班人共同挑起了扭转企业困难局面的重担。他没有高谈阔论、豪言壮语,也没有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靠领导集体和广大职工,从治理整顿、规范运作起步,革除弊端沉疴,坚持走创新之路,经过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使义马煤业集团的煤炭产量从600多万吨提高到1000多万吨,企业从严重亏损到大幅度减亏进而一举实现扭亏为盈,职工年产收入也由4000多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赢得了义马矿区6万职工、家属的衷心拥护。特别是2002年,企业煤炭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吨大关,经济总量达到20亿元,有18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的生产经营面貌和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义煤真正实现了二次创业、重铸辉煌。与此同时,作为总经理的他也是小有“收获”:老花镜的度数增加了,头上的白发增多了,体重减轻了十多斤。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付永水运气好。不错,煤炭市场的好转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市场机遇面前,当付永水和企业领导层提出义煤要再创千万吨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相信,也没有多少人理解,可能他们硬是顶着压力,克服困难,殚精竭虑,最终把它干成了。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对企业自身情况的了如指掌和组织措施的得力到位,另一方面更是缘于他们对市场形势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可以说,如果不是千万吨,义煤的扭亏脱困不可能有今天这种好局面,义煤也不会成为2002年河南煤炭行业的一个亮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有恢宏的气魄,更要有看云识天气的本领。

  1997—2001年,永水同志曾离开义马,到鹤壁矿务局当了4年副局长。这段工作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讲,是读了4年本科,不但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也有机会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从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重新审视义马。重回义煤工作后,他进一步对义煤过去的发展得失进行了潜心地研究: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义煤集团自我封闭的意识根深蒂固,如果这种观念不打破,义煤不但要继续落后于兄弟单位,与周边县市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鉴于此,他提出必须把国有重点煤矿的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之中。此言一出,不仅得到企业领导层的赞许,而且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使义煤的发展从此摆脱了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企业、地方关系协调融洽,非煤重点骨干项目一个个开工、投产,新井建设也正式启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的企业管理专家并不多。永水同志并非专门研究管理学理论的专家,但他善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出思路、出题目,借用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他借鉴鹤煤集团的经验,坚持实行生产经营督察考核;他受海螺集团的启发,将折旧基金作为投资统一管理;他按照“木桶理论”的原理,在“消缺”方面狠下功夫;从青岛学习海尔回来,他响亮地提出要坚决治理“大企业病”等等,都是有的放矢,刀刀砍在企业病根上。这本书以“管理就是消缺”为标题,既符合煤炭企业的实际,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减少负价值,或促使负价值转化,等于创造新价值。实现零缺陷,是管理的永恒主题。这对于任何企业都有借鉴意义。

  一个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的老总,整天都面对着经营管理中的诸多难题,事务可谓繁杂,同时他们还背负着安全生产的压力,精神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永水同志仍然没有忘记学习和思考,确实难能可贵。这本集子,记录着他为义煤发展所作的探索,也是义煤近三年改革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国有企业并非注定搞不好,关键在于全面创新,而加强和改进管理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相信,所有对国企改革有兴趣的同仁,都可能从中得到启发。

  (作者系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9月10日 第八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