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与熊德明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5:15 深圳商报 |
近日,媒体上沸沸扬扬的“郎顾案”进入了新的一轮交锋期。与前段时间人们议论的国内经济学家的“集体失语”不同,新行情是:一批经济学家们迅速结成了“集体反驳”的强势阵营。9月6日,各大媒体直击“郎咸平”的强硬文章达12篇,正当人们怀疑“反郎”文章集中出现是否正常的时候,7日的某报又出现了国资委人士发难郎咸平的回应,称郎如果拿不出国有企业改革的“解决方案”,则“难辞其咎”。9月8日,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再次将反驳升级,直接批判郎咸平实属“诋毁国有企业改革”,并且详论郎氏理论的“七宗罪”…… 短短几天时间,从官方人士到专业研究人员,从传统媒体到网络,这样集中、这样密集的批驳郎咸平,而且从最初出现找准几处软肋以谦虚的口吻说是向“郎教授请教”,逐渐积累反驳的“理论实力”,到后来挥舞着“板斧”一样的语言,将“郎式观点”批判得一无是处,这样对待一位持不同意见的海外经济学家的做法,让人大感意外。 老实说,从郎咸平先生的一些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对大陆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经历乃至环境的了解并不是很扎实,甚至是隔岸观火,他所提出的见解确实也并不新颖,甚至他的“职业经理人”理论解决方案,也未必就成熟。但是,正如熊德明给温总理的一句大实话,使“民工工资拖欠”这个老问题让全世界都听见了一样,郎咸平“国有企业资产在改制中严重流失”的一声呐喊,也同样把一个老问题突出地摆在了所有中国人的面前。可以说,假如没有“郎顾案”,全国舆论不会像今天这样坦率地关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仅此一点,郎咸平的贡献就是巨大的。具备郎咸平那样学术实力和社会威望的大陆经济学明星,可谓不计其数;熟知国有企业改革内幕、亲历了国有企业改革20年风雨的政府官员,也可谓不计其数,但是,有哪一位公开批评过其中的弊端?面对郎咸平,难道某些人不感到羞愧吗? 从费改税、承包制起步,国有企业改革走过了整整20年。承包制不行就“砸三铁”,“砸三铁”不行就“学邯钢”,“学邯钢”不提了就搞“拍卖”、搞破产兼并、搞“股份合作”、搞债转股、搞国退民进,结果怎么样?如果,用“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的标准来衡量,谁能拍胸脯打保票,说国企改革已经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现在,有海外学者用一声呐喊来帮我们反思,让我们关注“流失”这个最大的隐患,我们是该客气的说声“谢谢”,还是用一通乱棒把人家打跑? 这几天,某些官员与学者联手批评郎咸平的文章在各路媒体连篇累牍,口气吓人,但是,细读下来能让读者找到一条管用的观点吗?我看很难。这还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使人们发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事实,一些人仍然很麻木。现在,大家正用“麻木的理论”来强辩一位并不麻木的经济学家,这是正常现象吗? 作者:康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