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执教鞭50载 最幸福薪火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8:38 南方日报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李国桥博导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称——

  执教鞭50载 最幸福薪火传

  核心提示

  早上8时的太阳有点慵懒地照在小露台上,一杯香茶,一套小藤桌椅,一台笔记本电脑,伴着几本专业教材在凉风中微微翻动:一位68岁老人精神矍铄,指点迷津;一位43岁女学者弯身凝神,谦虚求教。

  昨日,记者踩着教师节的前奏拍子,叩响了“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国桥教授的家门。没料到,一大早,李老已经在家里的小露台上,给女儿李素荷“上早课”,为女儿的最新课题提出建议。

  “从1955年毕业留校当老师,到现在,一晃眼就差不多50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中医事业得以接力、加速!”李国桥教授一谈起中医教学就眉飞色舞,掰着手指头把“接力棒”一一细数。

  第1棒

  一根银针传女儿

  “女儿的针灸术肯定超过我”

  1974年暑假,李素荷初中毕业,准备升读高中。由于她患有慢性阑尾炎,当护士的母亲怕她离家到高中寄宿读书病发疼痛,就试着把简易针灸法教给她。李素荷没几下子就把几个穴位记住并能准确下针,进行自医。几个穴位一下子打开了李素荷的闸门,整天缠着母亲多教她几个穴位、几种常见病的下针方法。结果,新学期开学时,李素荷离家的行囊里多了一副银针、一盒消毒棉球——15岁起,李素荷就当起了“赤脚医生”,给班上的同学扎针治头疼、头昏、胃痛等“小儿科”。

  想不到昔日的小姑娘眨眼间就蜕变成“大教授”——成为现时广中医药大针灸推拿学院的副院长,正主持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国家重点课题。

  “我五六岁就常到父亲的教研室玩,有时一些叔叔阿姨不舒服,爸爸就拿出一根小银针在他们身上扎几下,他们就好起来了。那时我对那根小银针崇拜得不得了,直到15岁妈妈肯教我针灸的时候,我才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李素荷笑着对记者说。

  “尽管是妈妈带我入门,但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给了我很大帮助。”李素荷接着说,“针灸是一门经验学,入门的只是技术,但要精通,真正能治病救人的就要靠经验的积累。有时爸爸给别人下针的时候,会给我讲解一下,治完后还会给我总结一下,很多经验就是这样让我一步步掌握,他永远是我的最好老师。也正是他,使我从小就向往老师的职业,想从他身上学最好最全的东西,然后再把我的所有‘料’子全给下一代的人,这样针灸就不会‘断炊’。”

  “哪里的话,女儿的针灸术肯定超过我了!”话音未落,李国桥就插了一句进来,“我现在已经很少用针了,她却常常练兵,加上年轻人脑子灵,还不断创新地把这根小银针用在新病理、病例中。看着她慢慢长大、成熟,把国家重要课题都担当下来,为针灸的传承做着贡献,我真的感到十分欣慰!”

  第2棒

  一本医书传后人

  “我的药再厉害,也还要靠后来人去开拓新方”

  1967年,李国桥被抽调组建疟疾防治研究队伍,当他来到云南梁河县的时候,眼前竟是:20多户人家的寨子,家家户户都有疟疾病人,1个月内就有8人死于疟疾,整个寨子死一般的沉寂。就在那时,李国桥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抗疟病药研制出来。随后,上山下乡、以身试药,历尽艰险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恶性疟的高疗效药,并总结出一系列的疟症阐述和图解,编进世界著名专著《疟疾学》。这本书,几乎成为全世界每个内科医科生的必读书籍,内中李国桥的论著更是被专攻热带病方向的研究人员视为“圣经”。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越来越重视科技,学医的人也不断增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尽管当时李国桥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疟病治疗专家教授,常常要做科研,但还兼顾多个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教学任务。他的课总是“爆满”,去得迟的学生总是自觉地带上一把小板凳,准备坐在过道上听讲。只要他一开讲座,学生们就要提前2个小时“占座位”。上课的时候,李国桥就带着《疟疾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与学生“讨论”知识。下课了,很多学内科的学生还拿着笔记本、拿着《疟疾学》跑到李国桥的热带病研究所办公室请教问题,甚至不少在职的医生都会备有一本《疟疾学》,随时翻翻。

  “我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爸爸以前的一个学生来家里拜年,第一件事就是向爸爸‘报喜’,说他有次出诊的时候,被病人的病症吓了一跳,忽地记起爸爸在《疟疾学》中说的一个病例,最后才化险为夷,把病人给抢救了下来。”李素荷一边给父亲添茶,一边向记者“报料”……

  一本书,仿佛成为了不可逾越的典范。

  “书籍只是一种佐证过去历史的工具,也许能给后人一点启发,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细菌也在变异。因此,一定要求新、求变,才能真正为人类谋幸福家园。”当记者说起他的“威水史”时,李国桥淡然地说。“我把我所知道的教给后人,目的是让后人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但书里的东西再详实,青蒿素再高效,我的药再厉害,也还要靠后人开拓新方,才能真正地发扬我们的事业……”

  “书会过时,但有创新的意识,却可以保证这些基础知识永远不会老去,历久而弥新。”李国桥难得露出“得意”的笑容。

  第3棒

  一种精神薪火相传

  “再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我想,我们都还会做老师!”

  1978年,李素荷要填报高考志愿,除了医科外,她只填了华南师范大学。为什么?“因为我一直都想当老师,一直都想做一个像爸爸这样的人,最后,我如愿留校当上了教师,我知道的时候,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年的情景,李素荷历历在目。

  “我总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崇高、很神圣,因为要把前人的知识继承,自己加以创新,添进去新的元素,然后倾囊相授给下一代。有了‘教师’这个职业,这个世界才有进步的可能。要不然,再猛烈的焰火,也会有熄灭的一天。”李国桥动情地说,“我并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加给孩子,但可能她从我的态度中看到一种责任或自己也有共鸣的东西,所以,素荷一直都喜欢做老师,而且做得很出色。”

  李素荷不好意思地捅了捅父亲说:“我其实和每一位老师都一样,很普通地教着学生,没什么出色不出色的,只想做好眼前的事情,使学生毕业后,真的能救治病人,就心满意足了。”“当然,要是教师节能让所有教师放假一天,就更满足了。哈哈……”最后,话还没说完,李素荷自己就先笑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一种教书育人的精神在薪火相传,也惟有这样的共同理念,惟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使他们都看重与学生的互通,看重人民和学生的评价,看重教师这一职业。

  父女精彩语录

  由于李素荷昨日早上还要上课,采访不得不嘎然而止。接近尾声时,记者给父女俩作了一个小测试——由记者提问,父女俩同时回答,看两人是不是心有灵犀——

  记者:“最感动的事是哪件?”

  李国桥:“有学生从教室到家里,一直追问我青蒿素的可再塑性。”

  李素荷:“一个新课才开讲,就有学生在堂上和自己激烈探讨。”

  记者:“拿了那么多奖,哪个最让你觉得开心?”

  李国桥:“教育部授予的‘人民教师’称号。”

  李素荷:“由学生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记者:“最欣赏对方哪一点?”

  李国桥:“我的女儿最诚实,做人和教书都这样。”

  李素荷:“爸爸的脚踏实地、坚毅不屈,都是我所敬佩的。”

  记者:“如果还有一次选择,你会选择做老师吗?”

  最后一个问题,父女俩不仅异口同声,还替对方回答:“再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我想,我们都还会做老师!”说完,两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但脸颊上却映着父女相知的幸福光彩。

  李国桥小档案

  李国桥,1936年8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热带病研究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热带医学和寄生虫学学会常委、《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疟疾顾问。

  李国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热带病研究,是我国青蒿素类药临床研究主持人。他首先发现并初步证实了青蒿素类药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脑型疟的治愈率达9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曾获“白求恩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本报记者 谢苗枫 梅志清

  图:

  李国桥与李素荷两父女在家中就针灸治疗法的应用创新进行切磋讨论。本报记者 陈健聪 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