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曾喆:舍身救人的华裔英雄(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2日10:43 人民网
  左: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一家出版社的办公室里,华人妇女岑娇娴怀抱爱子曾喆的遗像。右:一名职员展示一幅在“9·11”事件中因舍己救人而英勇献身的华裔青年曾喆现场救人的浮雕。

  昨天是“911”事件三周年,为纪念当年舍身救人的华裔英雄,纽约市政府昨天下午在下城唐人街,把“摆也街”的一段命名为“曾喆街”。

  到办公室给家人打完报平安电话后,曾喆逆撤退的人流而行,以大无畏的精神又重返救难现场,最后英勇牺牲在救人的第一线。纽约福克斯电视5台曾拍摄到他现场救人的镜头。

  曾喆的事迹震动了全社会,感动了无数人,人们公认他是“美国的英雄,华人的骄傲”,并推崇他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为纪念曾喆的英勇事迹,曼哈顿第三社区委员会与纽约市议会先后通过了命名“曾喆街”的议案,布隆伯格市长于5月初签署了议案,使得“曾喆街”的命名方案终成法律。

  “曾喆街”靠近华埠哥伦布公园,这是纽约市唯一用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昨天下午,纽约市政府官员、格尔松参议员、刘醇逸参议员、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刘碧伟、各社团领导人、曾喆的亲属和纽约市民数百人出席了“曾喆街”的命名和街牌揭幕仪式。

  曾喆的母亲岑娇娴面对媒体眼含热泪表示:“失去爱子的伤痛很难平复,但曾喆的事迹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又使我感到很安慰。我希望曾喆乐于助人、甚至舍己救人的精神能得到发扬。‘曾喆街’的命名能让世人知道,我们华裔在美国不仅能为他们所在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甚至还能为保卫她的安全而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骄傲。”

  历史还在叙述着这位华人英雄

  他是炎黄子孙。三年前,当纽约世贸中心遭到恐怖袭击时,美国人认识了他,一名29岁的普通华人青年曾喆。三年之后,他的亲人、同学和同事依然在涌动着对他不尽的哀思。

  “9·11”事件当天,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现场拍摄到曾喆主动救人时献出了宝贵生命的镜头。这条新闻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曾喆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华人英雄。

  电视画面上的曾喆身穿白衬衫、戴着胶皮手套,蹲在地上,面对一位仰卧在地、看上去伤势不轻的亚裔妇女。伤员的另一侧蹲着棕色皮肤的美国救护人员。曾喆和这个救护人员神情专注,仿佛在商量如何救治伤员。画面的背景是一辆大型交通工具,旁边一位消防队员制服上的萤黄色条纹清晰可见。

  曾喆的高中同学、现在西雅图市工作的黄薇回忆说,她从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看到曾喆救人的画面后,立即通过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曾妈妈岑娇娴女士。曾妈妈说:“早晨上班后曾喆就打电话告诉我,他要去救人。”

  曾妈妈后来也向新华社记者证实:曾喆任职的纽约银行与世贸中心相隔仅有两条街,“9·11”早晨他准时去上班,9点40分打电话说:“妈,现在外面很乱,我没事,我去救人。”他也给女友打了同样内容的电话。之后家人再也没有听到他的音信。

  寻找英雄的足迹

  十几年前,一位名叫曾喆的少年,从中国南部美丽的开放城市广州来到美国纽约;

  15岁的曾喆随家人从广州来到美国,定居纽约。他勤奋学习英文,很快进入美国学生的班级上课,高中毕业时在全校400名毕业生中名列第二,并代表他们在毕业典礼上讲话。由于成绩优异,他拿到罗彻斯特大学的奖学金,读了4年本科和3年硕士,获得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具有电子工程和金融管理专业知识。1998年他被纽约银行录用,为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提供服务。

  3年前,这位长大成人的青年,义无反顾地从奔逃的人潮中逆流而上,赶赴世贸中心灾难现场为伤者实施急救,随后坍塌下来的世贸大厦,无情地将年仅28岁的他掩埋……

  当地一家电视台无意中拍下了曾喆救人的场景,曾喆舍己救人的义举为世人所知,曾喆的名字从大洋彼岸传到了他的家乡。英雄的壮举让家乡人感到骄傲,英雄的早逝让家乡人扼腕痛惜。

  在曾喆英勇献身三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沿着英雄成长的足迹,寻找英雄童年和少年的影踪。

  穿过几条弯曲的街道,在广州老城区一条幽深的小巷里,我们来到了荔湾区逢庆首约小学——曾喆的母校。

  曾喆1973年出生在广州,先后在逢庆首约小学和广州市第一中学就读。1988年,15岁的他随父母哥哥移民美国。

  在逢庆首约小学,记者见到了当年担任曾喆小学班主任的梁业华老师。这位老教师还清楚记得那个机灵懂事的孩子:“他个子不太高,瘦瘦的,眼睛很大,透着精灵劲儿。”幼年时曾喆跟着妈妈住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直到上小学才回到城里,所以晒得比一般孩子黑,老师们都亲切地叫他“小猴子”。

  梁业华老师说,当年曾喆的家就在学校附近,与父母、哥哥和祖父一家五口住在一所老房子里,孩子们就睡在阁楼上,夏天非常闷热,条件很艰苦。现在,当地已是一幢幢新建的高楼,在广州老城区改造中,这一带的老房子都重新拆建了。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孩儿定八十’。曾喆从小家教很好,在学校也是一个上进的孩子,他能做出舍身救人的义举不是一时冲动,因为在小时候他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梁业华老师回忆说。每天上学,曾喆都要经过一个陡坡,由于旁边有一个农贸市场,很多菜农拉车路过时都很费力,曾喆每次看到都要过去帮着推车。他家附近还住着一对盲人夫妇,上班要穿过一条繁忙的马路,曾喆看见后总让他们扶着他肩头过马路,粱老师动情地说。

  在逢庆首约小学曾喆很受老师喜爱,他母亲当时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后来调到别的小学任教,办手续时母亲对校长说要把曾喆带走,校长一听就急了:“你不能把‘小猴子’带走,他可是学校的宝贝。”就这样,曾喆在这里一直读到小学毕业,直到1985年考取广州一中。

  广州一中位于逢庆首约小学两三个街区外一条繁忙的马路旁,是广州市最早建立的公立中学,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老校、名校。在学校历史悠久、中西合璧的教学楼门柱上醒目地写着“立志、勤奋、求实、奉献”的校训。

  陈锦桓是曾喆上初三的老师,他告诉记者,曾喆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不仅自己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还经常帮助同学学习,是老师的好帮手。曾喆的舅舅早年移民美国,1988年曾喆一家也办好移民手续。离开广州之前,曾喆送给陈老师一个陶瓷工艺品,上面写着“永远健康”。“师生情深未减,可惜曾喆已离开人间”,陈锦桓语音哽咽。

  在曾喆曾就读的这所学校,学生们在今年新学期刚刚开始就准备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纪念这位学长,学生会还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向曾喆校友学习。

  学校校长廖晓翔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一贯思想,曾喆的义举震动全球华人,是一种大勇气。”廖校长对曾喆不幸遇难感到惋惜,同时也为广州一中曾经拥有这样一位学生而感到骄傲。

  曾喆的上司蒂姆·基尼回忆说,有人看到曾喆走出地铁站时世贸中心1号楼已经起火冒烟,他去往办公室的路上应当清楚地看到火势加大和2号楼被撞。他明知外面危险,可是却把生死置之度外,到办公室给家人打完电话后马上拿起急救用品下了楼。

  基尼对新华社记者说:“曾喆工作勤奋、接受能力强,连休假时也不忘工作。2000年初他甚至在短暂的赴中国休假期间完成了一项银行软件设计。一般人从新手升到银行官员要六七年时间,而曾喆只用了3年。由于他是项目经理,所以经常出差,本来我和他应在9月12日到旧金山出差,没想到‘9·11’断送了他的一切,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同事和好友。”

  基尼说:“曾喆的公事包和汽车后备箱里总是放着急救用品,他经常帮助别人应付急需。他还多次献血,为我们银行的献血活动作出了贡献。”曾喆的另一位上司佩吉·法雷尔也说他能随时随地帮助别人,受到大家喜爱。

  为了永远纪念这位特殊员工的高尚品德,曾喆所在的纽约银行预托证券部最近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该部两间会议室中的一间(另一间以纽约银行创办人的名字命名)。基尼说:“我们将在会议室标牌上刻上曾喆的事迹,让全球各地来这里出差的客户代表知道我们银行有位不平凡的员工。”纽约银行最近特地为纪念曾喆举行了一场高尔夫球义赛,募集了数千美元捐给曾喆生前服务过的罗彻斯特市郊布赖顿救护队,并决定今后每年都举行这一活动。

  曾喆在罗彻斯特攻读硕士期间,还专门学过救护知识,获得紧急救护员证书,并在布赖顿救护队当过义工。救护队队长鲍勃·布罗迪回忆说,曾喆参加救护训练非常认真,接受技术很快,是一名合格的救护员,“他待人热情、体贴伤员、表现出色,我们大家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为了铭记曾喆的事迹,救护队将一辆崭新的救护车漆上曾喆的名字,布赖顿镇还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

  在曾喆遗骸的身份于今年5月18日被确认之前,社会上已公认他为舍己救人的英雄。美国总统府在“9·11”事件3周月时特请曾妈妈岑娇娴女士出席白宫的追思活动。布什总统到场讲了话,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同曾妈妈合影留念。

  纽约州州长帕特基在今年的“州情咨文”中列举了世贸中心救难的14位英雄的事迹,其中唯一的华人是曾喆。帕特基还派人给曾妈妈送来中文慰问信。信中说:“您的受过紧急医护训练的儿子在最需要他的技术的时候冲到事件发生地废墟。他是被人看到的一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救护纽约的人。您的儿子是所有纽约人和所有美国人的真正英雄,请接受感恩的纽约州对您儿子英勇行为的谢意。”
曾喆的母亲岑娇娴在社团领袖的陪同下出席街名命名仪式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