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食品准入制为何成了安全“漏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00:49 红网

  笔者读报得知,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建立了食品准入制度。按理说,有了这道安全屏障,消费者再不用担心购买到危害身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了。然而,眼前的事实却不容那么乐观。

  比如说,早在2002年3月13日,北京市就正式出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准入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统一了本市流通领域食品准入的质量标准。其中规定,在本市销售的食品必须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见2002年3月14日《北京青年报》)。但读了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登的又一篇题为《北京熟肉制品合格率仅有七成》的报道后,不禁使人对这个食品准入制的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疑问。

  据记者9月10日从北京市质量监督局获悉,国庆五十五周年将至,为保障首都人民吃上放心食品,创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近日对全市生产、销售的饼干、液体乳制品、熟肉制品三类食品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熟肉制品合格率最低只有七成。其中:熟肉制品三项指标不合格,饼干菌落总数超标,乳制品防腐剂含量超标。

  看来,这个被誉为“安全屏障”的所谓食品准入制,成了名符其实的安全“漏斗”。联想到那场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劣质奶粉”事件,笔者觉得“安全屏障”成安全“漏斗”一点也不足为奇。

  打击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本是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天职,然而,现在却完全搞反了——相关职能部门把打击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的任务,一鼓脑儿地交给了消费者,自己在一旁当“看客”、“判官”。君不见,一旦市场上出现某种假冒伪劣食品,相关职能部门不是大肆宣传要消费者提高警惕,注意辨别,切莫上当受骗,就是用重金悬赏(据说现在有的地方将奖金额度提高到30万元),鼓励消费者举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要知道,消费者既不是识假专家,也没有鉴别食品真假的先进仪器,你为何要存心去为难我们的消费者呢?

  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我国不是早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吗?食品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质检员,为什么还会有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在一些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眼里,我们的法律、制度形同虚设,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笔者总有一种感觉,我们有一些“公仆”的思维逻辑本末倒置,成天琢磨着个人的福利待遇,要不就是想办法官升三级,就是不真心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么说可能有些冤枉他们,或许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但笔者又相信客观事实——“安全屏障”成安全“漏斗”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想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另外,建议将那些“不作为”的“公仆”清出执法队伍;同时,也为行政执法队伍设置一道“安全屏障”,搞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不合格”的人员拒之门外,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稿源:红网)(作者:蔡红东)(编辑:杨国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