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边陲小县日土县今胜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10:05 中国西藏新闻网

  10年,对一个人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祖国最西部一个偏远的边陲小县———日土县而言,10年援藏期间,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则足以印证边城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在这里更直接和充分体现的是高原人民“虽居边陲却与时俱进,虽处偏远却心向文明”的时代精神风貌牎尤其是2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县城到农牧区,从干部队伍到广大农牧民群众,无论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还是点点滴滴的细微变化,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干部群众自豪而振奋,让每一个到过这里感受其变化的人,惊喜而又赞叹。这里的人们满怀理想,满腔热情,在偏远落后中坚守信念,在执着进取中昂扬精神,冲破世俗与环境的磨难,创造着与时代同步的骄人业绩。1994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21元,到2003年,达到2000余元,年均增长14.5%。1994年,县财政收入182万元,到2003年,达到435万元,年均增长10.3%。国内生产总值10年内翻了三番,到2003年达到6570万元。

  县城建设:崭露新画卷

  10年前的日土县城,没有一家饭馆,没有一家旅社,没有一家蔬菜果品店,没有一幢楼房,在一条弯弯曲曲、尘土飞扬的马路上,没有几个行人;走进几家称之为商店的铺面,你想买的东西,多半买不到;打开电视机,看见的只是仅有两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吃的是白菜、萝卜、洋葱,大家戏称“三个长期不变”。

  如今的日土县城,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繁荣、文明、卫生”的新兴边陲小城。两年来,通过河北省援藏干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及中直单位、驻军部队、个体工商户、农牧民等方面融资投入达9423.03万元,1991年至2001年县城建设总投资为1544万元,而仅2002年和2003年县城建设总投资达5332万元,总投资比过去10年的总和还要多。县城建设首先硬化并修宽了主干公路2公里,并修建了商品房、办公楼、文化中心楼、日土县广场、“三羊开泰”的县标等,使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上档次、上规模,整齐的商业街,笔直的水泥路,充满时代气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商住楼,满街林立的超市,货物应有尽有;舒适的桑拿、芬兰浴,美容美发店,干洗店,汽车修理铺,卡拉OK厅,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朗玛厅、歌舞厅,家具城,网吧,IC卡电话亭等场所随处可见;干部群众看上了画面清晰、能接收25个频道的闭路电视,身处高原同样与时代同步,新事物、新景象刷新着日土的历史。

  河北省援藏干部与日土县委领导班子一起从最基本的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抓起,大搞城镇卫生创建活动,从转变干部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抓起,改变陋习,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搞环境卫生整治、美化县城环境。2001年“八一”前夕,新疆军区驻日土某部队、边防大队、武警中队、人武部、工作站、兵站等出动人力400余名、运输车辆43辆、推土机2台,与日土县人民一道开始了一场县城卫生大扫除,共清运、焚烧、掩埋垃圾273车700余吨。2001年9月,一个崭新的环保机构———县环卫公司成立,它标志着日土县的环保工作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与此同时,日土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优良、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着区内外客商。从租房做生意到买房经商,到自己建房扩大规模,从零散、分散经营到组织自己的协会,从经营者独自经营到主动融入全县经济建设的总体格局。两年来,日土县社会融资就达到500余万元。外来经商的个体工商户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人文环境,来经商开店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了,档次越来越高了。截至2004年6月的统计数字表明,个体工商户已达225户,从业人员344人,注册资金437万元,比2001年全年数字翻了三番。2002年,日土县有了“吃螃蟹”买地皮的第一人,同年10月慕名来日土县做生意的一位回族马姓经营者,截至目前他已在日土县投资达300多万元,兴建了吃、住、洗浴、加油等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楼,他信心十足,生意也不错,他还打算把全家的户口迁到日土县,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通过利用政策培育三产龙头,使不同行业的个体经营者服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把个体工商户也纳入全县“争先创优”的活动范围。今年共评出10户“文明个体工商户”、10户“先进个体工商户”,县委、县政府以隆重的方式给他们授牌、发放奖金,在全体个体私营者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农牧区:荡漾文明风

  2002年,河北省援藏干部因地制宜地提出以“文明三创”总揽农牧区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按照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的工作思路,本着“合格一户、发展一户,培育一个、表彰一个”的原则,进行动态管理。两年来,全县共有文明户81户,他们为全县特别是广大农牧区的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在农牧区的文明进程中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树立了一面面典型的旗帜。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活动,引导农牧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创造新生活,逐步在农牧区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如今,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把争当文明户当作一种时尚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家争当文明户,户户争创文明家庭,争先创优之风一浪高过一浪。

  培育了一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民俗村、典型的文明村———日土村,起到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作用;建成了一个小康示范村———乌江村,布局合理、整齐美观的村舍规划,焕然一新,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村民昂扬振奋的精神风貌,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正成为高原人民的骄傲,这里的农牧民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广播、电视、电话,文明、卫生的高原新农村,正体现着高原人民与时俱进的风貌;树立了一个典型文明乡镇———日土镇。新建的办公楼和宿舍,齐备的文化娱乐设施,拥有自己的乡镇食堂,建起了猪羊圈、塑料大棚,乡镇“六个一”工程的全面落实,该镇正带领农牧民谋跨越、奔小康。干部队伍:转变作风新气象。

  自2001年以来,援藏干部从干部的精神风貌抓起,以自身具有强制性的军事化管理,进行强度军训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在提高各级干部理论水平、培养集体观念、强化组织纪律性、增强战斗力的同时,锻炼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两年来,共组织全县科(局)级干部、政法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干部等集中培训12次。通过以军训为载体的干部队伍培训,有力地推进了干部的整体素质。农牧民:冲出山门闯市场援藏干部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变给农牧民“送温暖”为“送饭碗”,政府实现了由“管理员”到“服务员”的职能转变,真心实意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群众实实在在有甜头、有奔头。援藏干部提出“只有真正动员并组织起农牧民才是改变农牧区、农牧民现状的根本,才能开创农牧区的新天地”的思路。为此,在2002年成功地把过巴村作为扶贫典型,下大力气组织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以“治穷、治懒、治恶习和自强、自新、树正气”为目标的军训,使他们成为了日土县第一批最有组织纪律性的新型牧民,竖起了过巴村创收队的第一面大旗。经过军训和培训,这支从未走出过大山,也从未摸过铁锹的队伍焕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和战斗力,在日土县上坚持打工4个月,年底人均收入8000元,40多名队员共创收40多万元,过巴村人摸着鼓起的钱袋子,喜悦写在脸上,甜头刻在心里。两年来,牧民不仅换了脑子,挣了票子,还开拓了致富的路子,转变了陈旧的观念。贫困户阿旺斯加不但还清了多年欠款,还在银行存了钱。2003年,援藏干部们共组织农牧民创收队11支,569人,创收达130多万元。2003年,为大力推动农牧民创收工作,又大规模组织农牧民创收队9支410人,建设了一支充满生机、具有战斗力的新型农牧民创收队伍,从而加快农牧区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在农牧民群众中,有更多的人,主动抛弃了酗酒、懒惰、不思进取等诸多恶习,积极地参与到援藏干部组织的创收队伍中去,更加认真地谋划自己的新生活。如今,他们很乐意送子女去上学,他们正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努力改变家乡的面貌和贫困的生活。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