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是宪政建设的核心内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03:31 新京报 |
人大50周年系列评论之一 明天就是全国人大50周年纪念日了,这50年来,人大制度的内涵不断完善和拓展,为保证经济社会的长期平稳发展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极其丰富,但核心内容是以民主、法制和人权为基本价值观的制度文明。也就是在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用法制来约束公权力,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宪政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宪政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载体。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的关键是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同这个国家的国情相适应,必须由这个国家具有最高法律效率的宪法来确定,并保持这个政治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都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有很多制度,如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但它们都只反映和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某一方面,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政治生活的全面,反映了政治力量的基础和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和核心的整个国家政权制度。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关系,而是主从关系、渊源关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它的执行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所有国家机关都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民主。坚持民主发展方向,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是50年来人大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一切国家机关的基本工作原则和重要历史责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制定一部好的宪法并不难,难的是宪法得到认真的实施。宪法实施的核心是保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稳定,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效能。这对于维护宪政秩序,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没有政治制度的稳定,就没有民主宪政,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和人权,就可能会出现国家和社会的动乱。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充分发挥效能,国家的政治生活就稳定,人民的民主权利就有保障。这是“文革”10年的惨痛经历和改革开放25年来繁荣发展的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的一个真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成绩就是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宪法的同时,大力推进了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使宪法的实施不断取得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与宪法的设计仍有一定距离,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问题的关键是做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篇大文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转变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也就是在根本政治制度之内活动,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党依法执政的制度平台。真正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认真完善民主选举的制度和程序,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司法体制,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实现司法独立。从每一项做得到的事情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必须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毫无疑问,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一定要按照是否有利于增强执政党和国家的活力,是否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把这个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力群(人大研究杂志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