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代美学研究的新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05: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劳承万

  真正的学术征途,是为了建造一种心中的金字塔。回首当今的学术界,建造金字塔的少,捡瓦砾、避风雨者多。摆在我面前的这一厚册《苦难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悉心读完之后,使我感慨良多。

  刘士林年纪很轻,论著已出版了十余部,他越写目标越明确,目光越锐利,语调越激昂,从处女作《中国诗哲论》,到当今集大成的《苦难美学》,皆是以“原型诗性智慧”、“人类文明史”为运转轴心,逐级逐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来到“塔尖”界域。《苦难美学》的目标,就是要“继理性之绝学,开当代之新命”。惟有“继绝学”,才能“开新命”。

  “继理性之绝学”,主要是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之学。近两百年来,中国学界被鸦片战争的枪炮声惊醒以后,人们不是喊“中体西用”,便是喊“西体中用”,或者是“全盘西化”,甚少有人把目光盯住西方人的最高智慧及其产生的逻辑根源。牟宗三先生可谓冠绝群雄,他从“最高智慧”入手,认为只有中国心性之学的“道德形上学”,才能揭开康德的“物之在其自身”的本体世界之秘密。因为康德最后通往的是幽暗阻滞的“道德神学”,而作为中国人“最高智慧”的中国心性哲学则可以使之走向“通体透明”的境界。与刘士林“新道德主义”的基本原则——“援康德补孔孟”——相对,牟氏的总方法则可称之为“援孔孟补康德”。

  在把目光投向中西哲学的“最高智慧”这一点上,后学刘士林与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可谓完全一致。这两个命题,我以为均可成立,且各有所长。牟氏以中国孔孟心性哲学——道德形上学,去揭示康德之“物自身”的本体世界,可谓一种卓见。刘士林的“援康德补孔孟”,是以康德批判哲学发生之逻辑根源——先验方法论,去开发、清理孔孟伦理道德体系,使之从“经验”拯救出来,因而他最关注的是康德哲学之璀璨明珠——先验方法论。正如一个民间故事所述:一个穷孩子,向仙人求食,仙人指向哪里,哪里便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最后仙人问穷孩子:“满足了吗,你还想要什么?”这穷孩子说:“我想要你的手指头。”刘士林有点像这穷孩子,他要的是康德的“金手指”(先验方法论)。

  在两种绝学、两种“最高智慧”之间的对话与打通上,如果说牟氏的重点在于“内容”方面,那么刘士林现在所做的则更多是关于“形式”的,因而,在“援孔孟补康德”与“援康德补孔孟”之间,完全是可以建设出一个新的“互补结构”的。

  对于当代文化“感性化”的批判,是当代西方学者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非常关注的,前者提出了“新感性”本体论,后者提出了“新理性”主义。他们痛恨当代大众传媒制造的“技术感性”取代了人真正的感性机能。与之相呼应,刘士林则提出以“纯粹欲望批判”,取代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以之作为拯救个体审美生命的总体原则。在当代文化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直接取消了个体生命深层审美心理中的“不愉快感”。而惟有来自轴心时代的“苦难智慧”,才能再生产出当代人的“不愉快”审美机能,实现“开当代之新命”。这不仅是《苦难美学》的名义所在,也是作者说它是一种关于精神生命的基础本体论的原因。

  刘士林不热衷于去赶时髦,也不喜欢对西方人鹦鹉学舌,而是:(一)取法于康德的先验方法论,并以“道德高于知识”的价值论、实践论,去思考当代现实的困境与危机;(二)准确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生产消费”循环系统社会分析方法论,厘清人类再生产的三种方式(物质再生产、人自身再生、精神生产)及其总体关系;(三)利用自己以“十年辛苦不寻常”熔铸的“诗性智慧”理论去“返本开新”。对于每种方法,他都以几本专著或多篇论文来作实验、试用,从而使整个研究显示出浑厚与沉雄基调,这可以说开了一代新风。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14日 第十六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