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珍视高分低能“标本”的警醒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00:49 红网

  今年以600多分的绝对高分考入成都一所名牌大学英语系的“高才生”王轶,昨天在父亲的陪同下,黯然离开了校园。而迫使他作出休学一年决定的原因是“精神状态”暂不适合学习。(《成都商报》9月12日)

  刚刚开学5天,进校门就出校门,人们都在为他扼腕叹息,又一个高分低能的典型,又一个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之所以说王轶是又一个,是因为前不久,央视《新闻会客厅》才讲述了一个读高三了妈妈还在喂饭的“神童”——中科院博士生魏永康,同样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不得不肄业回家的故事。当然,类似的高分低能,以前有,今后也还会有。

  说实在的,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一个“神童”,一个“高才生”,要么根本没法跟人打交道,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连生活都不能够自理。要么根本不愿理睬同学,沟通都成了障碍,开学5天了还老在校园里走丢,甚至连寝室究竟在几单元都搞不清楚。面对这样的结局,人们不应该、也没有半点理由去责怪王轶、魏永康,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尽管魏永康的生理年龄已经21岁,但心理年龄却没能达到),而家长、学校、社会则更应该自责和反省:当初,当孩子们(不仅仅是指王、魏)一次次考试成绩取得高分,名列前茅时,曾经是那样的兴奋、欢呼,还给予奖励、加油(免不了以后还有好多家长、学校会这样做)的同时,忽略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尽管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高考这根魔杖下,人们便晕了头,迷失了方向,以至在不少地方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以扼杀孩子全面发展为代价,一好遮百丑,结果必然造就一些高分的低能儿,捧杀了不少象王轶、魏永康这样的孩子。

  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精心培育出来的“产品”。当大人们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模型”来培育时,其“产品”就必然抹不去模型的窠臼。教育的最高要义是先做人,后成才。不把孩子当正常人培养、看待,一味追求培养“神童”、“天才”,到头来以为考试得了高分、考了状元就是成功、成才,结果岂不知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全面发展,好看不中用,一碰就碎,反而害了孩子。

  王轶的休学、魏永康的肄业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愚以为,至少可以作为应试教育成功的标本,让众多的家长、学校和全社会有机会静下心来,冷静地好好反省、审视、总结过去孩子教育的成败得失,走出误区,避免培养出更多的高分低能儿,岂不是幸事?(稿源:红网)(作者:金卯刀)(编辑:杨国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