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民执政科学执政强势执政 ———深圳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09:12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杀出一条血路来!”———靠着这种精神,深圳完成了从落后边陲小镇到初具规模现代化都市的嬗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这一发展思路,深圳吹响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号角。

  这一思路,秉承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检验着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

  深圳,以坚定的信念,坚实的脚步,向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行。

  机不可失。本世纪头20年对深圳发展而言,是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准确树立新目标,形成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是对科学判断形势能力的检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去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深圳,勉励特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

  同年7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省委对深圳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深圳要继续加快发展,努力做大做强,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做多大就做多大,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长李鸿忠表示,中央和省委对深圳寄予厚望,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千钧。怎样加快发展?建成什么样的国际化城市?此时,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都在认真思考,力求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变化、客观分析面临的机遇挑战。

  集中民智。市委动员社会各界展开了“如何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市委广泛吸纳了民意,又促使全市干部群众认真思考深圳面临的新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讨论让人看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日渐回暖;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动向,加工业和制造业加速向拥有比较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巨大地区转移。对深圳而言,这样的环境既蕴藏机遇,也充满挑战。在国内,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一马当先”态势变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深圳处于“标兵”与“追兵”的包夹之中。

  当其时,深圳现代化建设正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后,经济指标基数越来越大,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脆弱和空间狭小的矛盾突出,发展后劲受到制约,经济增长到了重要关节点;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转为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面继续先行一步。

  大讨论最终统一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使大家对形势有了科学判断:本世纪头20年对深圳发展而言,是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圳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义无反顾向着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2003年底,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吹响了昂扬的进军号: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具体目标要建成“五个城市”,即高科技城市、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

  宏伟蓝图绘就,激励着全市人民;全新发展形势,考验着深圳干群。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面对挑战?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做好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工作,不断把特区建设推向前进。”市委对深圳面临的严峻挑战形势洞若观火,对干部精神状态心中有数。

  早在2001年末,深圳市委召开会议,黄丽满就在会上疾呼:“特区”观念要与时俱进。她要求深圳各级干部,要有“特别超前的眼光、特别务实的思路、特别振奋的精神、特别出色的工作”。

  翌年春,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现象,市委组织开展了“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的大讨论,提炼并形成了新的深圳精神———“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重新点燃了深圳人的创业热情。

  步入2003年,市主要领导又引导干部群众,要正确认识“一马当先”引来“万马奔腾”的竞争态势,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虚心向“标兵”和“追兵”学习,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别人走我们要跑,别人快我们要更快,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把危机感转变为责任感,把忧患意识转变为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如今,深圳各级干部纷纷以这样的话语相互鞭策、相互警醒。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服务型责任政府为目标,狠抓政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通过整肃会风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服务效率。去年底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深圳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率为77.1%。

  居安思危。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创造了深圳的繁荣,但繁荣中可能潜伏危机,顺境时也会隐藏风险。能否及时研究解决深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发展更上一层楼,是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驾驭经济社会“航船”平稳前行能力的检验

  适当调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进度,并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充实,增加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今年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安排全年工作时,有两个数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时间成为城中话题。

  一是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被确定为13%,比上年实际增速有了大幅度的调低;一是市里决定把财力更多地投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多达120亿元,占全年政府投资总盘子的6成以上,创下历年来最高。

  对此,有一些人曾经感到不理解:深圳经济明明还可以搞得更快一点嘛,如果规模和总量上不去,岂不很快被后面的“追兵”赶上?也有少数人当时觉得不值:这么大的一笔政府投资,放在教育、卫生、环境等项目上就像“打了水漂”,哪有拿来搞几个大的产业项目见效快?

  两个数字,一降一升。鲜明的对比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把握和坚定实践。事实胜于雄辩。几个月来,那些私下感到不理解、认为不值的人,思想上早就转过弯来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

  当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一个合适的增长速度,目的是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用在经济结构优化上,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用在解决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种矛盾上;而且,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也更要把精力放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上来。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的发展观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刻和准确。两个数字见功底。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驾驭深圳经济社会“航船”平稳前行的能力和魄力。

  居安思危,处盛虑衰。20多年来,深圳的发展由昔日的边陲小镇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拔地而起,备受世人瞩目。然而,繁荣中可能潜伏危机,顺境时也会隐藏风险,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深知,深圳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不管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人口、空间等的尖锐矛盾,还是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风险,抑或是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都需要从容应对。

  事实上,这些矛盾和风险,又都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所遇到的更高端、更复杂的矛盾和风险。毫无疑问,这是对我们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领悟力和执行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抓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考验当前,市委市政府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拒绝任何抽象的、空洞的和遥不可及的口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

  针对产业结构较为突出的“高、轻、外、加”的特点,为提高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深圳在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适度重型化,汽车、石化等项目取得明显进展;

  面对经济与资源、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深圳全面加强对重大资源项目的研究、规划、建设和储备,更加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提高土地对产业的承载力及单位面积的产值、效能;

  政府对发展经济的介入方式也有了深刻的变化。过去资源配置更多是行政主导式,由政府唱主角,如今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已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企业唱主角,政府同时也逐渐淡出了硬资源的配置,转为充分利用丰富的软资源,更加突出公共服务,更加注重市场监控;

  依据现有的环境及空间承载力,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还积极引导全市树立“求佳不求大、求优不求全、求特不求同,求精不求多”的发展理念,强调深圳不与人简单地攀比经济总量、发展规模和经济体系,而是比创新、比质量、比效益、比贡献、比特色、比人居环境和社会人文发展指标。

  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践,使得今年以来深圳发展出现了“两同步”、“一减少”的可喜局面,即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同步,正效应的增长和负效应的削减同步,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相对减少。

  今年年中,国务院检查组对深圳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给予了“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效果明显、非常满意”的高度评价。

  敢抓善管。深圳20多年来经历了一次次历史转折,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也面临一次次新的矛盾、困难和挑战。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好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推进工作,是对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检验

  2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创造了众多辉煌成就,举世瞩目;20多年的日积月累,深圳也越来越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无法回避。

  市内七条河全部污染严重,机动车大量增长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数百万流动人口特别是大量无业人员长期滞留造成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城中村”、违法建筑、乱搭建规模大,成为制约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毒瘤”;“一城两区”的城乡二元结构,使特区内外长期不能协调发展,阻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

  “解决这些城市‘顽症’,考验着各级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检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黄丽满提醒全市各级干部认真调研,对症下药。

  面对考验,深圳各级党委政府怎样抉择呢?

  实施“净畅宁工程”,开展“梳理行动”,拆除违法建筑,推进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一场场硬仗接踵而至,深圳敢于攻坚不畏难。

  2003年7月初,深圳市政府作出关于实施“净畅宁工程”的决议,下大力气解决深圳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交通、治安方面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把“净畅宁工程”推向深入,今年3月17日,市政府召开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动员大会,向全市市容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宣战”,精梳细理,消除死角,不留盲区。

  2003年10月3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工作,首先挑选宝安区龙华镇、龙岗区龙岗镇进行试点。2004年6月29日,黄丽满在试点工作总结暨推广动员大会上发出激越的动员令:全面推进宝安龙岗城市化工作。

  这一系列行动,无不事关深圳长远发展大局,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处理得好,惠及全局;处理失当,隐患无穷。但是,令人欣喜的现象出现了:

  “净畅宁工程”,成为全市人人叫好的“民心工程”之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施“净畅宁工程”,深圳的环境、交通和社会治安状况在最短时间里得到明显改善。

  “梳理行动”,以摧枯拉朽之势拆除了乱搭建和影响市容的临时建筑物4000多万平方米,期间尽管遭遇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但最终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因为,梳掉的是城市污垢、疮疤,理出的是绿地、公园。问卷调查表明,市民对“梳理行动”总体的满意度达96.8%,79.7%的受访者认为“梳理行动”成效显著。

  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始终平稳,涉身其中的27万农民绝大多数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表示支持。土地、社保、计生、教育等13项政策的颁布,让村民从中感受到了实惠,其中“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制度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村民们逐渐理解了市委市政府的良苦用心:城市化推动了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保障了他们的长远福祉。

  非典、台风……一次次意外狭路相逢,深圳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从容应对。

  2003年春节刚过,非典疫魔突然侵入深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非典疫情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有力检验。早在1998年,《深圳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总预案》出台,这一制度在抗非遭遇战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抗非进入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去年5月6日,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在深圳正式启用。借助这一系统,市领导可在市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处理进行统一指挥,对发生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点”上的情况“看得见,听得清”,确保“指令下得去,下情上得来”。深圳应急指挥能力因此得到极大提高,应急防御、决策支持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此后,每当深圳遭遇突发事件时,这套应急指挥系统作用立显。

  去年9月2日晚,深圳遭遇自1979年以来最严重的台风袭击,应急指挥系统旋即启动。当晚,黄丽满坐镇市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抗击台风。一道道指令,通过系统紧急传送到各有关部门;一个个变化,通过系统得到及时反馈。

  听证会、接访日、“民心桥”……一条条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化解矛盾,举重若轻。

  节约用水立法听证会、调整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听证会、地铁一期工程票价听证会、出租小汽车运价调整听证会……近年来,媒体一次次刊登听证会公告,向社会公开征聘消费者代表。

  今年6月29日下午,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票价听证会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23名代表的发言,材料翔实,充分反映了普通市民的观点与意见。

  就在同一天,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和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联合举行听证会,就南坪快速干道在丰泽湖路段的线位方案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2个政府部门、20多名陈述人在会上充分陈述意见和理由,100多名市民旁听了听证会。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举行听证会广纳民意。对这一做法,深圳广大群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化解分歧。

  为了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从2002年8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三上午,实行全市统一的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接访日制度,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能以面对面的方式直接倾听到群众的呼声,并在各新闻媒体公布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接访地点。

  “执政为民,首先要能知道广大人民群众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冤屈。”在实行全市统一的领导接访日活动中,黄丽满、李鸿忠率先垂范,有力推动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政领导接访日制度实施2年多以来,各单位不仅接访时间雷打不动,而且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创出许多新鲜经验。市公安局总结出的“四个办”,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根据不同性质、类别采取“重点办”、“集中办”、“预约办”和“限期办”;龙岗区建立陪同接访制度,一是律师陪访,二是相关部门陪访,现场解答群众疑难,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依法按规处理。

  如今,领导接访日制度已延伸至全市基层。领导接访,使普通老百姓苦衷有人听、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群众普遍反映:“统一接访日,顺了百姓心”。

  继听证会、信访日之后,今年8月31日,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与深圳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热线节目“民心桥”正式开播。李鸿忠担任首期嘉宾,如约走进深圳广播电台直播室。一个小时内,他通过热线与7位市民直接沟通对话。

  此后,其他市领导和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分期依次走进直播室。

  依法治市。深圳与国际惯例接轨程度较高,市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强。能否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很好地统一起来,是对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

  依法执政,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特征和标志。深圳与国际惯例接轨程度较高,市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强,与其他城市相比,依法治市的迫切性更强,要求更高。深圳市委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从通过到实施,留出了长达10个月的过渡时间,这在我国立法史上是不多见的。用李鸿忠的话说,这部法律的实施,对政府行政理念、行政方式带来了一次强制性的变革。

  为了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仅态度坚决,而且动作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法规、规章清理行动,公布取消了近4成的行政审批事项,并态度坚决地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制定实施办法,培训公务人员,以确保新法的贯彻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有千条原则、万条道理,法律是首要原则,依法办事是第一道理。”市主要领导反复强调,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管是依法治市也好,依法行政也好,核心应放在依法治官治权、让权力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上面。

  针对当前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忽视程序,经常引发老百姓不满的现象,市主要领导特别强调,必须要以程序的合法来保证结果的正确,不但要追求行政决策结果的科学、正确,同时要追求决策程序合法,而且要首先保证程序合法。坚决反对并处罚因结果正确而忽视或回避程序合法的行为。

  大力引入和完善监督机制,成为深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亮点:

  ———继去年公布对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福利彩票资金使用等4个项目实施绩效审计的结果,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后,今年我市绩效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共涉及科技三项费用、政府部门预算、深圳大学城、市客货运场站、大沙河整治、13家市政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东湖医院等8个项目。市委市政府提出,对审计中暴露出的问题决不能审过就完,“问题部门”必须追责。

  ———舆论监督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的又一重要监督手段。近年来,深圳市委制定并出台了加强舆论监督工作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市主要领导勉励媒体充分发挥“阳光”、“目光”、“激光”等“三光作用”。我市媒体则拿起正义的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梳理行动”、建设绿色家园等报道中敢于碰硬,对违建乱建、砍树毁绿等不良社会现象坚决进行曝光,群众拍手叫好,市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动提高自身透明度,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在深圳,无论是实施“净畅宁工程”,还是“梳理行动”,或者是市委市政府的其他重要举措,有关行动方案总是会首先在媒体上发布,以方便全社会监督。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年中,市政府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当“评委”,如实亮出上半年工作的“成绩单”,诚恳地请大家“打分”,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圳今年还首次有副市长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虚心接受对政府工作的批评与建议。

  市委市政府非常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的作用,广辟各种渠道,鼓励和支持大家行使权利、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办理,强调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应该是议案、提案办理的第一责任人。

  人民来信、来访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第一年,黄丽满亲自阅处的群众来信有5000多件。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她非常重视,经常指示或批示给有关领导和部门查办,并要求把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她。李鸿忠每天加班到深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拆阅群众来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做到了“每信必看”。不仅每信必看,绝大部分信件都有回音,相关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胸怀大局。深圳是全国全省的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不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而且要通过特区的先行一步,对内地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能否自觉站在全国全省大局的高度来考虑谋划深圳工作,更好地担负起特区的历史使命,是对总揽全局能力的检验

  “深圳20多年的快速发展,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全省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深圳工作,一定要讲政治、讲大局、讲贡献。”黄丽满、李鸿忠和历届市委领导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贯这样要求。

  近年来,曾经拥有的特殊政策逐步成为普惠政策,深圳少数干部群众出现失落、埋怨情绪。市领导及时洞察到这种消极苗头,注意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讲大局就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中央和省的指示和要求,任何时候都要自觉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来考虑深圳的工作。特别是对一些事关全国全省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或部署,即使对深圳可能带来短期不利影响,也要从大局出发正确对待、坚决服从。”在多个场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告诫全市各级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同时强调深圳今后的发展更多地要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靠改革、要靠知识、人才和科技进步,要靠综合竞争力,要靠真本事和练好内功。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好,向党中央、向省委、向全国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坚定了信念的深圳人,自觉从全国全省大局的高度来考虑和谋划工作。

  ———按照十六大要求,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深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

  ———更好地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思想。深圳加大对口扶持的力度,满腔热情地支持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特区与老区、山区心连心”———我们全力帮扶贵州;“同饮一江水,亲似一家人”———我们倾情帮扶河源。截至2003年底,我市对口帮扶贵州、河源的各类资金和捐助物资分别达到10.35亿元和4亿多元。今年4月和8月,黄丽满、李鸿忠又率团先后赴贵州、河源再谱对口帮扶新篇章。

  在新疆、贵州、甘肃,深圳还为三地贫困家庭子女各设1亿元的“西部助学基金”。在西藏林芝地区、在重庆巫山县……也不时留下了深圳各界对口帮扶的串串足迹。

  “对口帮扶是深圳应尽责任毋须言谢,要感谢就感谢党中央!”面对对口帮扶地区干部群众的感激之情,黄丽满如是说。她表示,开展对口帮扶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两个大局”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深圳有责任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去做。目前深圳尽了一些义务,做了一定贡献,但做得还很不够,还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对口帮扶工作做得更好。

  ———牢记肩负的政治责任,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深圳、香港,一河之隔,唇齿相依。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圳得益于香港甚多。

  深圳提出: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不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话不说,不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事不做,主动加强与香港的沟通与合作,努力促进两地的繁荣发展,实现两地的互利双赢。

  这些要求,如今正成为深圳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今年6月17日,李鸿忠率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访港,就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深入交换意见。经过充分协商,两地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确定了深港合作的大方向、大原则。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为深港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双方有关部门还签署了法律服务、经贸合作和投资推广、旅游、科技等方面八个具体的合作协议。随着“1+8”文件的签订,深港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粤港合作的框架下迈出了一大步。

  此外,近年来,深港两地之间在跨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的合作日趋密切。目前,深港西部通道、罗湖口岸跨界人行桥改造、皇岗-落马洲口岸第二公路桥、沙头角口岸新公路桥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年初,黄丽满在检查工程建设进展时指出,深圳的工作要向中央、省委交出满意的答卷,深港跨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深圳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深圳是特区,地位与使命特殊。深圳发展得好,可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全国人民也都会充满信心。”黄丽满多次告诫深圳各级干部牢记使命:“讲大局、顾大局,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任何时候开展工作,都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从全国全省工作大局出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特区的历史使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今年前8个月,深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94.70亿元,同比增长24.1%,外贸进出口总额889.66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36亿元,同比增长20.8%。

  这组数字是深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彰显了深圳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在稳步提升。

  作者: 本报编辑部 编辑: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