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一种历程可通巅峰——访华文作家林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02:56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一

  当我接到采访林湄的任务,急匆匆地来到五湖大酒店,闪身入电梯,门正要关上的时候,一位中等身材的女士进来了。戴一幅眼镜,略施淡妆,朴素、得体,是那种生活安稳稍显富态却不事张扬的人。电梯门开后,我们都直奔817房间。这时我明白了,她就是林湄。

  林湄看起来是一个不喜欢寒喧的人,她最精通的,是阅读和被人读,写的书被人读,生命个体同样被人心一遍遍地仔细揣测着。我们的采访,自然从阅读开始。一句“你的人生好像很坎坷”,引发林湄无限的感慨。她从包里拿出一片书签来,请我读:

  “我是个爱走坎坷弯路的人,康庄大道易行,却交织着无形的罗网,时时窥见简单无邪的人丢入深渊。即使是阳光明媚、平坦无险的大道,也剔除了我奔向目的的乐趣。坎坷使我警醒,弯路令我深省。每一次刺痛,均是迈步的开始,每一次挫折,都是智慧的开端。”

  在我还无法透过这些严肃一如宣言、神圣一如誓言般的文字,体悟到林湄关于坎坷的真实感受的时候,她已经拿出了自己的新作———一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天望》,一部倾她10年心血的呕心之作,再请我读:

  “天只有一个,人却有多种多样。除了种族、肤色的区别外,更重要的是心灵世界的差异。因此,人世不仅复杂而且多变化。又因为人有性情、动感和思想,所以人世的风景更丰富、更巧妙、更奇特。”

  我还读到了人们对《天望》的评价。有人说:《天望》是一部坐云看世界的优秀小说。作者以超凡的理念,深刻的洞察力,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入人类精神本质和心灵体验,再现了人类生存处境中的绚烂与堕落、美与丑、强与弱、虚与实、真与假,点出人类躯体内的精神问题;有人说:《天望》是一部诞生于世纪之交的跨文化、跨哲学、跨宗教、跨艺术和跨科学的宏篇巨制。她的问世,向奠基于传统和现代乃至后现代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学之上的文化学,向传统和反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实践,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如此,《天望》该是林湄文学道路上的又一个巅峰了。跌跌撞撞地走过很多坎坷路,林湄起起伏伏的情绪,没有感伤成一支忧郁的小提琴曲。她用不懈的追求和骄人的成就诠释着自己对坎坷道路的深刻理解,谱写出一曲生命的洪钟大吕。

  二

  出生于福建泉州华侨世家的林湄,原名林海。高中毕业后,她带头到农村插队锻炼,成为知识青年。1966年,林湄作为优秀青年标兵被保送进北京名校深造。“文革”后,林湄受到冲击。1973年,带着心灵创伤的林湄由上海移居香港重新在人生的道路上起步。但是命运并未由此垂青于她,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她的婚姻失败了。1981年,林湄斩断情丝和愁丝,带着两个幼儿,毅然开始了独身生活。金表厂工人、珠宝售货员、广告营业员,只要能够维持生活的活她都干。1989年,已经在新闻和文学上初尝成功的林湄,离开香港,来到西欧再次独身闯天下。

  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欧洲,林湄经历了三个“零”起步。一次次从无到有,再复归无,林湄苦行僧似地折磨着自己的意志。在这样的艰难中,意志和文学支撑着她原本脆弱的灵魂。“你得有个性,特立独行,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困顿、疲惫的时候,林湄经常以此提醒自己。在别人眼中,林湄把人生走成了一道怪异的风景,在林湄心里,她却为自己创造了一道瑰丽的风景。这里,艺术是如此的色彩斑斓、婀娜多姿,文明是如此的和睦相处、繁荣昌盛。俯视着地球村,林湄发现,她心里的风景,其实不就是遥遥看到的地球村的景色吗?有些蒙目龙却奇丽无比。

  林湄庆幸,生活的艰辛馈赠给她的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更有文学带给她的愉悦。小时,她就喜欢文学。小学升初中考试,她的作文得了满分。在13岁时,林湄开始发表诗文。来到香港后,为了谋生,她进入一家新闻社任记者、编辑,并尝试文学创作。认真执著的林湄,即使在新闻事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怀着对文学名家的崇敬之情,四处奔波,采访了钱钟书、冯友兰、巴金、丁玲、冰心等,写出了一篇篇专访、特写。沈从文的善良、敦厚、退让,钱钟书的博大精深、幽默谈吐和嘲笑风尘的独特个性,丁玲对理想追求的坚忍不拔,都给林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9年,她的30篇专访结集在香港出版,题为《文坛点将录》。一时间,林湄成为香港的知名记者。

  满足于用文学谋生,就不是林湄。她用文学构筑的,是一条超越自我的路,是一条试图粉碎千百年来禁锢女性的路。每一次从一个地方的出走,每一次从无到有复归无的变故,都让她思考一个问题:女性,你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你能走出去吗?你走出去以后怎么办?在婚姻失败的那些日子里,林湄脑海里浮现的尽是“娜拉离家出走之后”的女人故事,和不断的心灵叩击声。爱与恨、灵与肉、生与死,关于女人的话题也很单纯,它们在林湄心里搏斗的结果是有了长篇小说《泪洒苦行路》。这部带有自传意味的长篇小说,真实地记载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和希冀、幻灭和崛起,以及伴随着的或哀愁、或悲愤的种种情感体验。这个血肉饱满的故事,甚至感动了文学巨匠巴金,他在《泪洒苦行路》的扉页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路”字,警醒着林湄,也警醒着每一个爱阅读、爱思考的女性。

  女性的出路在哪里?林湄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强不息”。她把这四个字题写在我的采访本上,送给我。因为自强不息,她付出了很多,却也收获不菲。为养家糊口,林湄每天都要写上十几个小时,时间一长,竟然把手心的肌肉拉伤了,以至于动了手术。走出医院,手上还缠着纱布的林湄,又动手写了起来。至今,林湄的手心都留着两道伤痕。也正因为自强不息,林湄取得了让男儿自叹不如的成绩。散文小说集《诱惑》,短篇小说集《罗经理的笑声》,长篇小说《漂泊》、《浮生外记》、《艾琴湖》,中篇小说《不动的风车》、《逝去的秋风》,杂文集《我歌我泣》以及散文诗集《生命、爱、希望》等相继发表或出版。1995年,在荷兰举行了林湄文学创作研讨会。林湄这个名字,这个女人,让人不再陌生。

  三

  此番到江西,林湄是来参加在南昌大学举办的首届新移民作家国际笔会的。如今的她,儿女均已长大成人,生命中的“另一半”也已邂逅,相濡以沫达七载了,可谓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泪洒苦行路》中的艰辛与酸楚,早已成为过去。环境的改善、心境的迁移,多少对林湄产生了影响,她变得更加达观、宽容和坚定了,对艺术、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似潮水般,时不时地在心里激荡。

  在定居国荷兰,林湄创办了一份名为《荷露》的海外华文文学杂志。“荷露晶莹剔透,出污泥而不染,杂志取名荷露,就是要保持一片净土。”林湄说。在文学艺术不景气的时代,林湄仍然精心呵护着心灵的这方净土。她知道艺术是跨时代的,终有一天,人们会珍惜它的清新和纯洁。此外,林湄还创办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3国华人写作会,并出任会长,为促进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不遗余力。

  对国内文学创作的动态,林湄也越来越关注。在武汉,她批评了美女作家的所谓“身体写作”。她对媒体反复强调,作家要远离功利,要甘于寂寞,不要浮躁,不要凑热闹。对于国内炒得沸沸扬扬的余秋雨封笔事件,林湄对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文人相轻不好。我们要立志做大作家,胸怀要宽阔一点,要学会宽容,要学会知识分子的谦卑。互相攻击的后果必然是人才的死亡。

  9月14日,是我采访林湄的第二天,我们再次相见了。首届新移民作家国际笔会的与会代表们已陆续到来。也许是新老朋友相会的缘故,林湄的心情像九月的秋风,清爽得很。慢慢的,她开始谈自己的一些私生活。谈到自己的异国爱人时,就有点眉飞色舞了。她谈他如何的喜欢南京,对中国古老京剧是如何的充满好奇;谈他得知我国神舟五号飞船飞入太空的消息时,是如何的兴高采烈、欢欣鼓舞。林湄絮絮地说着,幸福的光芒,就从她整个的身体发散开来。

  感受着林湄清澈的情绪,我的脑海里却叠印着一些画面:凄风苦雨中无助的身影,缠着纱布奋笔疾书的手,漫漫旅程中形单影只的女子……还有林湄那大气磅礴的新作《天望》,那穿越岁月的灿烂笑脸……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在历经种种坎坷之后,林湄的人生巅峰来得岂不正是时候?!

  (徐锦忠 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