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要打旅游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03:54 人民网-华东新闻 |
李坚 三坊七巷中一个典型院落俯瞰。 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中,宫巷内的沈葆桢故居和文儒坊内的陈承裘故居不久后即有望向游人开放。 据福州市鼓楼区旅游局介绍,他们计划打响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品牌,率先开放的沈葆桢故居和陈承裘故居将成为三坊七巷“试水”文化旅游市场的“先头部队”。该区正着手投入资金,对沈葆桢和陈承裘两所故居进行改造,并力争早日向游人开放。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选择这两处名人故居作为试点,是因为这两个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相当有名。沈葆桢当过船政大臣,两江总督;陈承裘是帝师陈宝琛的父亲,一门六子科甲,是福州的名门望族。这两所故居颇具规模,且整体保存较完好。有关部门协同合作,了解这两处故居内住户的产权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中部分居民迁出,并拆除房屋内的违章建筑,清理故居内乱拉电线等安全隐患,修缮内部设施,恢复故居原貌。 根据初步计划,鼓楼区准备以收购产权的方式,先将住在这两处故居内的外人搬迁出去,只留下沈家和陈家的后人,作为整个故居的一部分。然后对故居内部进行调整,局部修缮,恢复故居原貌。 “我们打算恢复沈葆桢故居内的园林、签押房、楹联等,还将把其生前用过的器具布置进去供人参观。”鼓楼区旅游局负责人说。由于陈承裘故居内后人较少,因此这里将可能像严复故居那样,腾出更多的空间开展文化活动,除了恢复原貌外,还打算在其中举办民间活动,介绍当时的生活起居以及福州民俗等。 这两所故居将和目前三坊七巷内林则徐纪念馆、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景点,组成“三坊七巷”旅游的第一批路线,并可能培训当地人员作为导游。 福州三坊七巷的优势在于这里拥有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有关人士认为,福州开发三坊七巷,就是要把民居特点和名人效应结合在一起。如果这两处试点能够成功,三坊七巷内其他民居也将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开发。而在资金方面将争取省、市、区财政的支持,并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欢迎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保护,鼓励多方面资金注入。同时政府将考虑组建三坊七巷旅游开发专家组,聘请专家对其开发进行系统规划。 “三坊七巷”中的现存坊巷也将以新的面目示人。据悉,目前福州市鼓楼区正筹备在三坊七巷南后街一面为现存的各个坊巷立块石碑,上面刻该处的历史和文物旅游景点介绍。同时在巷口挂上新的巷牌(原有的坊牌和现成的巷牌保留),突出坊巷的位置。如果整个三坊七巷的开发顺利的话,有关部门打算在南后街面向杨桥路的一面建造一个牌坊,“统领”整个三坊七巷,成为三坊七巷旅游的标志。 三坊七巷(链接)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占地40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其中,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唐代“安史之乱”后,南迁避难的人们聚居于此,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此后,这一街区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如衣锦坊即因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江东提刑荣耀乡里,而得名;文儒坊是宋国子监祭酒郑穆的安居处,里人学风昌盛得名,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等;杨桥巷雅称“登俊坊”,其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候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在郎官巷;保护得最完整的宫巷内,现存面积在千平方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诸名人居于此。 三坊七巷是福州古建筑的代表。其中有许多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普通人家住宅,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红斗门,宅院四周或左右围有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有的墙峰饰以飞龙飞凤、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坊七巷其独特的居住生态和建筑风格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街区群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在布局结构和围墙、雕饰、门面等建筑部件等方面都独树一帜。 经过历史沧桑,昔日的繁荣已面目全非,不少房间年久失修,残破不堪,让人深感遗憾,保存三坊七巷原貌的呼声,在福州越来越强烈。 《华东新闻》 (2004年09月17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