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民意只剩下名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08:58 南方日报

  南方论坛

  舒黔

  民意,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意见等,在现实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某些场合对它的“抬举”,甚至令它“受惊若宠”。

  8月,湖北老河口市进行换届调整,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民主测评,据说在全国基层市县率先使用了“民意否决权”,共有9名干部因“民意较差”而被免职或降职,媒体的报道据此打出了“民意罢官”的大字标题,煞是抢眼。(见9月13日《南方都市报》)

  这恐怕是民意最受“抬举”的一次际遇了吧。但是记者很快就看出了破绽:凡仕途中人走终南捷径,从来都是“向上跑官”一条道,而老河口市那些跑官的人,纷纷背道而驰“向下跑”,以致许多乡镇出现了上级请下级吃吃喝喝、称兄道弟、大拉其票的现象。稍有逻辑常识的人,都不难作出判断:这般受“抬举”的“民意”,只怕已经被“官意”所操纵。换言之,民意,只剩下名义而已。

  倚助民意,推行基层民主改革,看上去很美,但如果形式大于内容,仅仅热衷于外包装,仅仅停留在名义上,所谓“改革”,就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勾当。难怪有论者称,这种改革是在作“政治秀”。

  以“民意”主导改革,本来不失为一副好方子,也熬出过对症的药。比如许多城市推行的价格听证会,就是尊重民意、顺从民意的一项制度安排。从电视播出的听证画面上可以看到,言者有备而来,听者以诚相待,虽不乏激烈的言辞冲撞,却也在碰撞中接近共识。由此感到,听证的过程,即公开的过程,听证制度不仅给了民意表达的渠道,而且对表达的过程有一定监督,“民意”和“官意”,各方对物价意欲如何,都摆到桌面上;彼此的利害冲突和利益驱动,也晾在眼皮下。这就好比一场博弈,赛程公开了,赛果才会公平。

  诚然,民意施之于价格听证,是公众对权利进行主张;民意施之于干部任用,是公众对权力进行监督。前者和权力的利害冲突,显然较后者要少一些,而监督权力的民意,更容易遭到权力本能的拒绝,甚至是打压。所以,它更迫切地需要制度的保障。

  邓小平说过,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容我斗胆续貂说一句:没有好的制度,民意也无能为力。现在各地选拔干部,都要进行民主测评、征求民意、张榜公示等,并且把这些看作制度管人的一部分。但不无尴尬的是,这“管人的一部分”却往往受制于它要管的人——那些边腐败边升迁的贪官,难道其上级一点也不知道民意之向背?但他们的考察却出现了“选择性耳聋”,任民意喊破嗓子也没用。

  制度的缺失,还留给“民意罢官”之类“新事物”一个致命的缺陷:由于表达的渠道非常有限,表达的过程难以监督,民意很容易就被权力在握的人所操纵,反过来变成上级的意志、小团体的意志、小山头的意志,以至于在“民意”的名义下实现“逆淘汰”,让专心干事、干净干事的人出局。

  当民意只剩下名义,它往往就是陷阱,哪怕“看上去很美”。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