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沉寂 今朝面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10:17 贵州日报

  约200年前,清嘉庆年间曾任贵州八寨苗同知的陈浩深入民族地区,手绘了反映少数民族风情和民俗的彩图,为人们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以致许多后来者依次传抄。我省杨庭硕教授历时7年,从民间和国外收集并完成了抢救性整理和研究,终于使这部弥足珍贵的图文民族志典籍面世。《百苗图抄本汇编》一书的出版提供了研究和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也是收藏爱好者难得的佳品。

  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百苗图抄本汇编》一书,不仅是民族学界、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更是我省旅游业加速发展之际传来的佳音。我们经常听到外来旅游者有这样的疑问,到贵州观光,除了欣赏秀美自然风光外,到底看什么?看现代的?没意思,观古代的,何处寻?在当今咄咄逼人的“现代趋同”浪潮冲击下,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服饰、节庆、习俗和信仰正缓缓消失和隐退的趋势,通过翻开《百苗图抄本汇编》,就能速读到200年前一个个鲜活的民族民俗生活场景,使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真实浮现眼前,这无疑让人感到阵阵激动与兴奋。历史上的贵州,不仅不是一片荒漠,而是承载着许多追求与梦想的热土,不断放射出民族文化的五彩光芒。“百苗图”是配合我省建设旅游大省发展战略,加快旅游文化建设中诞生的新力作。

  “百苗图”是源自陈浩(清嘉庆年间曾任八寨苗同知)《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19世纪贵州众多民族生产、生活实况,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民族志,文字记载虽说简略,但所附插图却荷载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对我们今天探讨贵州19世纪初生产、生活方面状况,具有无法替代的史料价值。由于“百苗图”是采用彩绘插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批量刻版流播极其困难,故一直是以临摹抄本传世。时至今日,国内外公私的藏抄本多达百余种。不管哪个抄本,都存在许多错讹、脱衍,以致研究者鉴别材料时无所适从。为使这一珍贵的历史民族典籍原貌得以恢复,全面地发挥其资料价值,立足于现有抄本,进行抢救性研究、整理,实属刻不容缓。

  “百苗图”的成书过程,是一个浩大的出版系统工程。《百苗图》一书主编杨庭硕系我省著名民族学学者,曾主持和领导了3个国家级重点社科重点基金课题。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历时7年才完成了《百苗图》的研究整理任务。他们采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这部珍贵的民族志专著,并推出了《百苗图校释》、《百苗图疏证》和《百苗图汇考》的成果。《百苗图抄本汇编》这部历史民族志专著,为民族学界、历史学界提供了一部可靠的善本,它的出版对于贵州民族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全书按八十二苗排列,设有“说解”、“提示”、“流变考”、“讹误考”、“发微”、“图考”等说解凡例,系统介绍图中涉及到的各种文化事项、提示及其社会功能,并分析各文化要素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推测这些文化现象的自然与社会成因,探讨各民族生产与生活的特殊工艺、工具、技术和技能,使读者能全面了解图画所涉及到的各民族文化特征。

  历史上贵州少数民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妇女代表人物,其中,拿彝族妇女来说,最杰出的有奢香、奢社辉等,但通过画面来表现的,要数“罗鬼女官”图。图画描绘了彝族女官在巡行中处理政务的情形,女官与嗣子并马巡行,女官身着明代官服,手捧明廷委任状,嗣子在旁坐观其母听禀并处理政务,生动再现了女官代子执政的威严和干练,形象传神。女官、嗣子、侍者的对话瞬间凝缩于画面中,图中人物大有呼之欲出的态势。观“罗鬼女官”画,反映的是一种彝族土司时代的承袭制度,即在职的土司或土目早丧后,嗣子年幼无法理政,则由土司正妻代理政务。“罗鬼女官”条载:编发为髻,用青布帕蒙之,多以银丝花贴额,耳垂大环,拖长裙三十六幅。这里,服饰是身份的象征。耳垂大环,表明彝族女官为了显示其身份的高贵,所戴耳环形制特别大,戴上后,耳环的下缘垂到了颈部。强调女官“拖长裙三十六幅”,说明彝族妇女都穿多段拼合的有褶长裙,而且每段颜色各不相同。在彝族观念中,裙褶越多,用布越多,越能体现主人的富有和华贵。

  贵州少数民族,历史上不仅勤劳、聪慧,而且一直心存渴望创造财富的发展意识。“谷蔺苗”描述的是生活在黔南地区苗族日常生产的一个情景。在一个苗家房前,上门收购布匹的商贩正与苗族妇女讨价还价,从中揭示了当地妇女织布技术的精湛和苗布的品质精良。根据所绘纺车式样,适宜纺织木棉和用草棉纤维纺纱,由此可断定,当时的苗族编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探讨民族使用先进织布方式的一个重要线索。“阳洞罗汉苗”,表现的是生活在黔东南南部地区的侗族群体,一男子抱着锦缎外出贩卖,一妇女正在用织布机制造锦缎,另一妇女正在用“香水”洗头。这部分人恰好生活在现在的都柳江沿岸,地处贵州水上交通咽喉位置,可直接进入梧州和广州,是购进食盐和外销土特产的通道,货物当时在这里停靠、卸货、装船,这样的过境贸易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该地区在当时也就成为整个侗族地区先富裕起来,并接受外来信息最多的地区。“洞苗”一族分布在清水江和阳河下游,画面中央的妇女正在织布机前织帕,左边一妇女坐着绕纱,房屋前一男子半探身出来向外观望。另外,在一妇女肩扛弹花弓问路,一男子则手指正在纺织的那户人家,应是指点该妇女去应雇。从中,起码传递出这样三条重要信息,其一,棉花加工已经专业化;其二,专业技术上门加工棉花需自带工具;其三,随着棉花加工的社会化,原先家庭纺织规模相应有所扩大,产品也开始流入市场。这种雇工上门的社会现象,在19世纪的贵州少数民族中堪称开风气之先,为我们提供了侗族纺织产品市场化的重要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水家苗”一画,通过水族妇女背负布匹入市贩卖,揭示了贵州水族具有优良的纺织工艺,并且在当时早已名声远播。“高坡苗”分布于今天的织金、黔西、普定等县,表现的是一对夫妇背着布匹和染料、扛着扁担到集市去出卖布匹和替人染布的情景。画面很值得玩味,画中,男子肩扛扁担进城求雇,一方面表明上门当雇工在当地已经成了专职;另一方面,他们进城谋职,足见他们与汉族的关系已经十分密切。他们夫妇正向路人询问行情后的一个瞬间,向观画者揭示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内涵。入城谋职的艰辛,城里人对他们的淡漠,他们内心的期盼和入城后的前景难于预测,都在同一个画面中蕴涵无余。观画者如不仔细玩味,就无法从画面中领悟到绘画者的良苦用心。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富有多色彩的精神世界,今天能将“侗族大歌”唱红世界,说明侗族人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接纳外来文化的宽广胸襟。“车寨苗”表现出了侗族青年行歌坐月的活动,是目前传世的关于行歌坐月文献资料中的代表性之作,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芦笙、琵琶和三弦,使读者可以清楚了解19世纪侗族这一风俗的全貌,从而对侗族大歌早期演唱形式获得一个具体和生动的印象。从“清江苗”一图,也可以找到侗族特点的这一历史渊源。“清江苗”描绘了两男两女参加完侗族歌会后聚餐的情景,这里,人物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一对男女正用牛角劝酒。被女青年劝酒的男子受宠若惊,正在安享这份到手的浓情蜜意,而劝酒女青年也自以为得意,在向自己女伴炫耀,她的女伴则手捧牛角,内心充满羡慕。旁观的男子外表装得若无其事,而内心则在渴求中挣扎。作者捕捉到的这一瞬间,将4个人的内心世界托出,耐人玩味,表现出少数民族青年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男青年身着从汉族地区高价买来的戏剧服饰,与女青年穿本民族服装形成鲜明对比,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侗族歌场中人物衣着特点,说明了他们当时就有对外来文化的宽容心态。早在明代时,他们就能与汉族客商结成了十分紧密的商贸关系,在重大娱乐活动中,能穿得汉族精美服装,是一种社会时尚,也是一种主动交流,使表演更具视角美感和舞台效果。纵观“百苗图”,其中大部分画中的人物活动环境,均绘有青山、碧水、绿树、芳草等作衬托背景,表明贵州少数民族主流意识中,是一个善于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民族,他们一直祈望着把脚下这片“风水宝地”,早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富足的幸福家园。

  据出版者介绍,为完成好这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让一幅幅生动彩色绘画全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编辑们遍访了所知收藏“百苗图”抄本的单位和个人,收集了贵州省单位和个人的11种版本。我省著名画家刘雍提供了三个抄本;远在法国的纪可梅女士,寄来了被法国博物馆收藏的抄本和幻灯片资料,为今年“中法文化交流年”作出了一份贡献。《百苗图抄本汇编》得到了省新闻出版企业发展基金资助。

  该书在翻印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是精致,动用了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最大限度保持了抄本真迹的固有面目,使本书成为可供鉴赏的彩色精美画册,能够作为探讨中国绘画史和民族风情画的可信资料。

  我国著名民族学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授宋蜀华认为,《百苗图》综合运用了民族学、史学、语言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纵横结合,对原著进行了索隐钩沉、发微辨著、纠枉正讹,大致恢复了陈氏原作的编排体例,基本理清了各抄本的传抄线索,将有助于较好地化解一般学者面对众多抄本无所适从的难题。不但有聚珍本之效用和价值,而且可望成为探索贵州各民族百余年社会文化变迁史弥足珍贵的历史民族巨著、历史画卷和重要工具书。不仅有很强可读性、普及性和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而且学术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作者:沈赤兵 来源:贵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