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告别“贴牌”时代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01:22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济南讯 记者从省服装行业协会获悉,在国家工商总局最近公布的26件中国驰名商标中,山东的“仙霞”和“新郎”榜上有名。加上此前认定的“兰雁”、“即发”、“耶莉娅”、“雪驰”等4件,我省服装行业的驰名商标已位居浙江、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据统计,去年,我省的服装产量达到10.4亿件,居全国第四位;而今年1月至8月份的服装产量更是达到了8.04亿件。 “总体来说,山东的服装产量多是靠为他人‘贴牌’得来的,而要走向服装强省,必须摆脱将企业的生产系在别人身上的局面,必须要有自主品牌。”省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万慧茹对记者说。 市场是最好的佐证。记者到贵和商场、银座商城等大商场一路寻找山东“名装”,却发现高档的服装品牌中标识山东产的寥寥无几,即便是评上的“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也鲜能见到,而上海、广东、浙江甚至北京等地的服装却“一路闪烁”。在济南泺口服装批发市场,好多业主都说,来自南方加工的服装要比进的山东货“走货”快。问及山东市场上鲁牌服装究竟能占多大份额,业内人士说,没作过专门统计,但估计不会很多。 那么多的服装都到哪儿去了?省纺织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山东的企业多是“幕后英雄”,为别人加工很在行,自己的商标、品牌也不少,但贴上就卖不动。为什么?量大而不精,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 事实上,山东服装加工的数量十分可观。曾经风行中国的“韩流”,其实70%的服装是由山东加工的,胶东半岛大量的西服、女装、各式内衣等出口到韩国、日本,最后却又返销中国,这就形成了大量的服装属于山东产而不是山东牌、山东服装市场总量并不乐观的服装格局。 当然,大量来自国外的“贴牌服装”也给山东服装业带来了很难得的学习机会。但要打造服装强省,必须在面料处理和款式设计、做工精细方面有独创之处,即告别“贴牌”时代。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