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延长衍生链条——对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再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10:33 新华网

  汽车工业的衍生产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汽车产业的衍生经济,是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也为吉林省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带来机遇,因此理应是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一辆汽车从生到死,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不论是生产汽车所用的原材料的研制加工,还是汽车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等,都需要人们付出劳动。只要这辆汽车还“活着”,它就不仅会为人们服务,还会产生消耗和消费,比如保养、维修、保险、加油等等。不失时机地延长这些产业链条,拓展这些领域,就能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

  汽车的制造、销售和服务,都创造价值。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供应商与全球供应商所处的状况相当,而制造商销售收入与利润份额,远远高于全球水平。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业自制率的下降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服务商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份额必然会大幅度上升。这个上升意味着三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增加。

  在美国,二手车经销收入已占全行业的30%,位居首位,比汽车制造业高出5个百分点;汽车保险业占19%,位居第三。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后,汽车制造厂商的收入和利润,并不是最大的,而汽车制造之外的各行各业,都有可观的收入和营业利润率。汽车产业的衍生产业前途无限,发展潜力很大,这与我省改变一、二、三产业比重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应该拓展并推动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吉林省,汽车产业已占据“半壁江山”,对我省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产业链条和衍生产业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近几年来,吉林省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生产企业已达到500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为一汽本部及一汽—大众配套额,已占国内采购额的40%左右。这为未来全省零部件产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与浙江、上海、广东等零部件生产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

  吉林省的改装车、变形车产业,已有近30家企业,年销量近万台。但缺乏知名的企业和品牌。除一、两家外,大都在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虽然我省的一汽有很好的汽车底盘和总成供应条件,还有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分院等很强的科技力量,有着令人羡慕的客观条件,但我们却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非常可惜。

  业内人士认为,吉林省的汽车产业,本应以一汽的汽车制造为主体,以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和改装车变型车生产为两翼,辅之以衍生产业,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组成一个强大的群体化经济。但我们没有形成合力,令人扼腕。

  于是,有识之士对延长吉林省汽车衍生链条,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他们首先提出,在发展汽车零部件上,要背靠一汽,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才能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我省科技和人才优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加工生产,提高质量,降低价格,顶住外省零部件的冲击,进而走出国门;增强资讯,掌握信息,打通渠道,挤进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尽快主动形成有地域性或一、二、三层次配套关系的模块化供应体系;原材料供货企业,应尽快向半成品毛坯,甚至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供货方式转变,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专家还提出,应该在“汽车工业研发园”的基础上,建立新型汽车工业园区,结合“经济开发区”和某些市、县已有的条件和优势,再次规划整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等加工区域,逐步形成地域性或供货层次需求群体化的布局。充分用足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为企业的新发展再创有利条件,使我省成为汽车制造、零部件加工、汽车改装生产的大省。

  2003年全国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汽车领域70%的技术革新来自汽车电子产品。因此,我省应该将光电子和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与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这不仅对汽车产业的需求(汽车光电子零部件和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供来源,反过来,对光电子和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也提供了起步和更大发展的市场。

  实施群体化发展战略,成立货物配送物流中心,加强汽车文化、技术交流,使吉林省逐步成为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技术与文化的集散地,促进汽车贸易蓬勃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我省汽车产业发展,还可以提升汽车产业对国内外的影响力,使吉林省真正成为国内知名、国外有名的汽车产业大省。(徐兴尧 记者 白永智)(来源:吉林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