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浡”“悖”之争教授说缘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11:56 东南快报

  本报昨日头版“执政能力重中之重”文章中“其兴也悖焉”中的“悖”一字,引来市民争议不断,本报热线高烧不退。

  “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的执政周期率的探讨,起于半个多世纪前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促膝谈心。1945年7月初,黄炎培目睹延安的施政措施和大生产成就,又同毛泽东在三天内促膝长谈十几个小时后,写成《延安归来》小册子,其中有如下记载:

  毛泽东问黄炎培的观感,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一些。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则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浡”是黄炎培《延安归来》一文中的写法,但“双其”的真正出处却不在《延安归来》一文。

  本报记者就此咨询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汤化教授。汤教授说,“双其”的出处在《左传·庄公十一年》:鲁庄公十一年,宋国发大水,鲁庄公派使者臧文仲前去慰问。宋闵公说,天降暴雨是因为我这个国君对天不敬的惩罚。臧文仲说:“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意即:宋国就要兴盛起来了,大禹、商汤之类的贤君因为敢于自我批评,所以国家昌盛;夏桀、商纣之类的暴君因为自我放纵,导致了国家的衰亡。

  汤教授说,在《左传》原文,所用的是“悖”字。“悖”为“浡”的通假字,意为“兴盛”。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后乙字应发甲字音。所以本报登出的“其兴也悖焉”完全是遵循古文出处的,是正确的。因此可以推测的是,黄炎培所记录的“其兴也浡焉”,是黄炎培将古人“疏忽”做了“还原”处理。(来源:吴怡吟)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