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北京防暴警10月将赴海地维和(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14:50 新华网 | ||||
射击训练
北京民警:全部通过考核 经过3个月培训,北京籍25名参训民警全部通过联合国官员的考核,其中有22名男同志,3名女同志。参训民警来自市公安局的15个单位,均为百里挑一的好手。他们的警龄都在5年以上,许多人多次立功受奖,有13名为本科以上学历,7名为专科学历,平均年龄29岁。18名维和警察和昨日作为先遣队赴海地的2名京籍警察为首批前往海地的中国防暴警。另有5人将作为第二批成员再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这支队伍特殊人才不少。来自朝阳刑侦支队的警花贺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今年25岁的她曾在全国警察搏击大赛中获过冠军,荣立过二等功。她告诉记者,这次赴海地执行任务,不怕吃苦也不怕危险。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威风凛凛的女刑警,这次能去海地执行任务,应当说是考验。但她最怕热,前段时间训练,浑身长满了疙瘩,所以这次带了很多养颜排毒的药品以备急需。父母很支持她的工作,她的男朋友在巡察总队特警支队,早已习惯了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他说努力做好我的贤内助。”她笑着向记者解释,“我们两人的关系整个都反了。” 国外执勤:最低限度使用枪支 队长刘国长介绍说:在海地执行任务,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警察的形象,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国际执法原则来处理警务。比如,如果遇到不明身份的持枪者,首先用法语说,“我是警察,不许动。”然后向对方展示武器,遇到对方有不法行为时才可以拔出枪支,推上子弹,鸣枪示警。要在最低限度上使用枪支,主要出于自卫的需要。 野外生活:学习搭建木板房 他还介绍说,为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队员们要进行野外生活训练,在没有给养物资的情况下,要学习打蛇和老鼠等野生动物,用树叶取水饮用,学会搭建木板房;在夜间观察星象;利用指南针确定自己所处位置。 遭遇袭击:先隐蔽后汇报 在训练中,教官们通过设卡堵截、防暴骚乱处置等模拟演练,来提高学员们作为联合国维和民警应具有的安全意识、谈判能力等综合素质。如果遭到匪徒枪击,民警们首先是找掩体隐蔽起来,进行自我保护,然后用电台通知防暴大队支援,并向联合国总部汇报情况。 个人装备:每人身上总重20多斤 维和民警们全身上下的“行头”,是为海地之行特别准备的。他们穿的高帮靴子是“防刺靴”,鞋底设有特殊的防护装置钢网,踩到钉子或者玻璃上也扎不透。在武装巡逻时,每位民警要装备95冲锋枪或者88步枪、92手枪,要带上匕首、电台、防弹背心、防弹头盔等,以及胡椒喷雾器、催泪弹等必备品,每辆巡逻车都配备GPS卫星定位仪、夜视仪。每人身上总重量20多斤。而在执行防骚乱任务时,则需要穿上用高强度纤维材料特制的“刀枪不入”的盔甲服,戴上钢盔,拿上警棍、盾牌。 随行车辆:装甲车机枪打不透 在随防暴队出行的59辆车中,有油罐车、淋浴车、炊事车、净水车、冷藏车、发电车、装甲车、水罐车等。炊事车里,厨师可以为上百人准备食物。沐浴车可以容纳10个人同时洗澡。最神奇的就是净水车,每小时净化50吨水。防暴队携带的食品中有85吨罐头。此次维和民警们带到海地的装甲车共有5辆,都是防弹车,车窗由4层玻璃组成,据说,就是用88式机枪也打不穿。这种车车身上还设有6个枪眼,用于架设机枪等。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