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冠军一代,鸡肋一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09:12 南方都市报

  快评

  在中国足协制订的2004年工作目标(其实也就是成绩指标)中,成年球队几乎全线溃败,而青少年队则成了一块遮羞布。

  在两项头等任务中,女足国家队不仅没有拿到奖牌,反倒遭遇历史上最耻辱(0比8负德国,0比0战平墨西哥)的失败。男足国奥队是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建设项目,结果也遭耻辱性(主场被马来西亚队击败)出局。男足国家队依靠东道主的便利打进了亚洲杯决赛,但决赛中对日本“二队”毫无胜机的表现也只能算勉强完成了“任务”。

  相比之下,在“优势项目”青少年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表现纷纷达标。先是在6月的亚洲女足青年锦标赛上,中国队获得亚军,取得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席位,但决赛中对韩国0比3的成绩单也让女子和青少年部主任张健强叹道“没脾气”。昨晚,男足国少队称霸亚洲进军世少赛无疑成为中国足球今年的“高光时刻”,而本月底出征亚洲青年锦标赛的国青队也被广泛看好。

  但国少队的胜利并不被舆论“看重”。在更注重球员个人天分和技术功底的少年队比赛中,中国队却以严密的整体战术“见长”,而战术也成为他们一路过关的惟一“法宝”。不看好这样的少年队,也难怪媒体“刻薄”了。

  其实,对这支亚洲冠军球队来说,更大尴尬还在于他们不在“奥运系列”。按照足协的战略建制,征战下届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的球队是殷铁生的U-19队,而不是山东鲁能队三线队主教练张宁统帅的这支U-17队。

  从历史来看,在以4年为一个周期的足球奥运战略中,总有一支国少队(2年一个周期)沦为鸡肋。他们在年龄上比适龄奥运队小,很难得到提拔,失去了进一步在国字号球队“深造”的机会,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只能依赖于在俱乐部队的表现。从上世纪90年代,亚洲区实行奥运参赛队年龄限制以来,很多国少英雄沦为庸才,比如1992年对韩国少年队连进三球的庞利,以及同时代的宋黎辉、罗吉军等。能够凭借在联赛中的“自我进步”而最终进入国家队的少之又少。近10余年来,这样的典型只有姚夏、李小鹏、于根伟等寥寥几人。

  中国成年国家队的精英实际上都是各级国家队(奥运系列)“近亲繁殖”的品种,这种状况反映的自然是体制问题,更是一种资源浪费。其深层原因仍在于联赛的造星功能低下,而另一方面,少年球员走向海外锻炼的道路又异常困难。俱乐部希望留住“人才”,结果却又是误人子弟。 老毛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