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博物馆的生命——从卢浮宫看法国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14:12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众所周知,博物馆是知识的活动,它聚集知识也产生知识。研究一个国家的博物馆,看看它们的地位、状态和收藏,看看它们的生命、它们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和人民。近期出版的中国《环球》杂志发表题为《博物馆的生命》的文章,介绍了法国卢浮宫及博物馆的演变、发展情况,现摘发如下:到巴黎旅游,肯定要参观卢浮宫,那里收藏了40多万件艺术品。 今年以来,关于卢浮宫,法国媒体谈的主要是它的管理。卢浮宫以前隶属法国文化部,1993年初改制,从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变成基本上自主经营的实体,但卢浮宫每年0.8亿欧元的门票收入根本不够它5.6亿欧元的开销,所以每年还得靠政府1.5亿欧元的财政支持,还有大量的基金资助。今年4月,法国文化部与卢浮宫签署了3年合同,下放全部管理权。 现在卢浮宫永久馆藏和临时展览9点至15点的门票为8.50欧元,15点以后为5欧元。拥有免费参观权的包括18岁以下公众、美术类学生、失业者、教育者和档案员、残疾人及其陪同人员,还有新闻工作者。此外,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和每年9月的博物馆开放日,卢浮宫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卢瓦雷特馆长说:“为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的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卢浮宫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紧密的、建设性的联系。如今,每年有50万中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免费参观卢浮宫,卢浮宫希望学生参观者的数量能够每年增加10万。向学生免费开放,是卢浮宫坚持不变的基本原则。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公众,卢浮宫决定自今年9月起,每个星期五晚上向26岁以下青年免费开放。” 博物馆诞生在西欧,最早是罗马帝国将战利品摆在公共场所供人参观;中世纪教会也喜欢收藏图书、珍宝和与宗教有关的珍品或遗物;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和启蒙时代进一步促进了西方文明的演进,从17世纪开始,法国许多皇室、贵族和教堂的收藏品就对有限的公众开放;18世纪下半叶卢浮宫博物馆设立,被视为现代博物馆的模型。法国君主制结束后,卢浮宫及其藏品被收归国有并向全体公众开放,同一时期产生的博物馆专业人士主张把展览做得更“专业化”,不仅要考虑开放的时间,更要考虑展览陈列的教育功能。于是藏品被挑选出来,按照流派和风格的发展重新布置,卢浮宫因此体现出博物馆“天然”的公共性、宗教和政治的中立性、社会与文化的持久性,其模式被法国其他城市和欧洲各国效仿,大型、公共、综合性和具有教育功能的博物馆开始大跃进式的发展。十九、二十世纪,欧美博物馆的收藏从艺术品扩展到自然历史、技术和工业史、国别史和地方史。随着财富的积累,私营博物馆渐渐成为可能,博物馆的数量又一次猛增。博物馆不仅展出人们公认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也致力于发现、赞助和解释新的天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类型的新博物馆在世界各地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来,其收藏品、展览节目和参观人数以几何数字增长。如今法国有国家博物馆近百家,在法国文化部网站搜索,任何一个大区都能列出上百家博物馆的名单。这些博物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有机生长而成,而不是政府依靠法令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突然建成。它们是有生命的存在,永久馆藏是它们的根基,时常更新的临时展览体现着它们的活力。正是这些博物馆参与培养了法国公众对伟大作品宗教般的崇敬,在法国社会促成一种热爱文化艺术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