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眼】“原生态”热浪:冷静的文化轮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17:41 人民网

  人民网评论部策划编辑文松辉

  【编者按】“原生态”,一度是个很冷僻的词汇。但是,一个民族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根源习俗与生存态度,它会长久的根植并存在于民族成员的血液当中。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尽管很多人不知道“原生态”这个语词符号,也或者还并没有注意到这种生存状态。

  近一段时间,“原生态”一词在媒体上突然热闹了起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至少能让人们知道在包围我们的流行文化氛围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化,它可能来自穷乡僻壤、山野沟壑,与主流商业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冷僻的词汇突然间变热了

  事件点击:

  ——从去年开始,杨丽萍的歌舞集《云南映象》,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从杭州到上海到北京,一路征服了艺术的氤氲世界,征服了观众澎湃的心。

  ——一台名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陕北民歌经典歌会一度爆冷,当时距离6月28日在北展首演还有十余天,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8月21日,全国近百名民间歌手会聚山西晋中地区的左权县,参加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南北歌王擂台赛。“原生态音乐”瞬时成了一个热门。

  ——9月的雅典奥运会上,冰岛歌手比约克在演唱的主题曲Oceania,抛去了那些人声模拟的电子节拍,让人从传递出的自然、原始甚至加上一点野蛮的歌声中穿越时空漫步到古希腊竞技场的跑道上去。

  如果说古典音乐、中外戏剧、流行演唱会三大项目长期占据着演出市场的所谓“主流”,上述节目无疑是“剑走偏锋”,却受到市场热烈回应。一台由杨丽萍和来自山寨的业余演员撑起的演出,究竟有何魔力?土得掉渣的黄土民歌、淳朴的农村汉子,吸引力何在?这一悄然发生的市场戏份正在引起业内关注,一些专家把其归结为“原生态”现象。

  定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一直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词作家陈哲对人们滥用“原生态”一词提出很多质疑,他说:“生态文化不能离开生态去谈,它不是从文化去谈的,而是从生态去谈的,用最形象的比喻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生态文化,是指这里有独特的地貌、特殊的血统,只要是部族符号起作用的地方,一定是民间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地方。”陈哲把民族民间文化分为三种,一种是原生态的;一种是离开原生态环境但还能保存下来的,他认为这一类是民族根文化;还有一种是人们把前两种文化以现代手法改良加工变成商业文化的。如果以陈哲的定义,现代人们对原生态的描述大都是第二类,即根文化。陈哲说:“如果部族还延续原来的习性、习俗,以及这个民族劳作、歌舞、表达情感、婚丧嫁娶等等这些形式还存在,如果这个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诞生,就是原生态文化。”标榜“原生态”,另一种商业文化?

  曾经“土”得掉渣的原生态艺术在短时间内迅速繁花灿灿,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人们真正开始珍视民族的“文化基因”,还是商家凭借敏锐嗅觉进行的一种新鲜标榜。业界普遍认为“原生态”民族艺术的悄然走红并非偶然。

  某些时候人们也开始“腻味”流行

  “原生态”演出广受欢迎,有人称之为一次“文化的轮回”。著名演出策划人秦杰认为:“某个阶段,一些能够迅速赢得市场的所谓流行成为强势文化,但慢慢地,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保存个性、珍视与众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对文化独特基因、独特形态的重视已经成了国际大环境。”

  演出商的确看到了盈利点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推出的、旨在发掘和弘扬民族民间艺术的系列演出“乐歌方志”的头一炮。该公司下大力气投资和推广一个民族艺术品牌,总经理刘国超认为市场前景会更为广阔。“商业演出中民族品牌的经营确实相对滞后,但是作为演出商应看到它的不同价值和盈利点。”他总结道,民族艺术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只要有好的制作和主题,时机、场次等技术性问题掌握得当,一定会引起人们观看、回味的愿望,如果大人带着孩子来,民族文化又可以传递下去。

  陕北歌王:一嗓子一千元

  新一代“陕北歌王”王向荣从最初“挣下点钱供几个娃娃上学”的朴素梦想到走进北京音乐厅、走进威尼斯世界艺术盛会,如今王向荣的名气早已不输于流行歌星,“一嗓子一千元”的身价充分表明了民歌在当今社会的经济价值。王向荣淳朴地说:“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母亲的歌,母亲的歌就是我们自己的歌。大家让它有市场,它就有市场,我自己是充满信心的。”

  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并不多

  一些人发现了民歌的商机,他们开始深入民间,挖掘传统的原生态民歌,然后再让音乐人利用民歌的旋律、节奏,注入流行的元素进行加工制作,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大众了解并接受民歌,以“推动原生态民歌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

  有专家呼吁,真正地道的民歌需要由当地的歌手用当地方言来演唱,“市场化是对原生态民歌的一种破坏”。但现实是:传统的民歌用方言演唱的形式为其在本地区外的推介造成了障碍,加上原始民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更没有“包装”,很难得到现代人的认可,更难以让大众接受。实际上,大部分所谓的原生态民歌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用“根源音乐”来描述他们或许更确切一些。把根留住:别丧失我们的“精神植被”

  无论如何,从千篇一律的流行文化中走出的“原生态”,我们看到了在中国还有我们长期忽略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稀疏,甚至濒临消亡,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是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

  “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就在我们谈话的这一秒钟,就有可能有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过世了,而他却没有传人;每一分钟,就有一个清代园林、一个明代牌坊被铲平了。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原生态民歌也在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教授如是说。

  “原生态艺术面临的一个最大危机是:产生的社会环境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说,“比如盖房子的时候会喊‘号子’,使劳动更有节奏,现在许多地方盖房子都是用机器,人力基本上很少;再比如传统民歌最多的一种——情歌,目前的社会中,歌唱的好坏并不能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因此,情歌的存在环境也逐渐地消失了。

  “原生态艺术目前还远远谈不到发展的问题,抢救是第一位的。”田青教授说,“现在,要通过举办民歌大赛的形式来展现民族音乐。第一位是先把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进行抢救,先给它‘输氧’,先让它活下来。然后是保护,最后才是发展。”

  人类的工业化进程,破坏了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植被,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资华筠博导说“如果我们丧失了具有人性本真的原生态文化———根和源,犹如丧失了我们的‘精神植被’”。骨子里尊重文化原生态的人,值得人类尊敬。当年,西部歌王王洛宾,是骑着马去发现民歌的,呈现出的“原生态”,就是最本质的艺术,是真的生活和情感。他们挖掘“原生态”文化,他们保护“原生态”艺术,他们是以最好的方式在保护民间的“文化植被”。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