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程婴洒泪 观众动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04:1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首席记者 张体义/文 记者 王建立/图

  奔杭州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冲着文华大奖而来的几十台剧目可以说各有绝招,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动人,有的喜、有的悲、有的哀、有的愁。河南省参加艺术节的两台剧目之一本报和河南省豫剧二团联合推出的大型历史剧《程婴救孤》以悲感人,17日、18日、19日晚在杭州东坡大剧院演出三场,场场让观众泪流不止,掌声则如钱塘之潮,一浪高过一浪。前奏

  艺术节的演出是分散在几个城市的剧院内同时进行的,二团的手气不错,抽到了杭州的东坡大剧院。

  东坡大剧院离西湖只有一两百米,站在剧场旁边的路口就能看到西湖边熙来攘往的游客和荡漾着无限风情的湖水。

  18日下午6点多钟,记者到剧院采访,看见高高的台阶上坐着几个中年人。一打听,才知道是几个想看戏的河南老乡,因为买不到票,早早地来等退票。他们请记者帮忙,因为票特别紧张,我们也爱莫能助。

  杭州的河南人很多,且不说南宋时那一次大规模的南迁,近些年在杭州打工的河南人就非常多,记者在出租车上几次碰到司机是河南老乡,他们介绍说,在杭州开出租车的河南人就有一两千。

  人多,观众自然也就多。

  东坡大剧院的条件不错,前厅豪华明亮。二团在厅里做足了文章,贴满了大幅大幅的宣传画,有剧照,有主创人员的大幅照片。记者发现不少观众一进入大厅就开始仔细看剧情介绍,记角色的名字,一些观众还一遍一遍地看。观众还没入场,先入了戏。

  有意思的是演出结束,不少观众又回头“研究”起了主创人员的照片,一一和角色对应,并加以自己的评点:“这个就是程婴李树建”、“这个扮相漂亮”、“这个嗓子好”……现场

  17日是彩排场,18日是评委场,19日是观摩场,场场都是硬仗。

  演出照例是晚上7点30分开始。

  19日晚,当记者晚7点进场的时候,发现已有很多人坐在了剧场里,有一个老太太身体不好,是被儿子背着进入剧场的。因为18日晚演出的巨大成功,昨晚的观众中多了许多全国各地的戏曲界同行。

  18日晚,演出开始的时候,剧院内已经座无虚席,记者发现连二楼最后一排坐的都有观众。

  梆子声紧,大幕徐徐拉开。

  随着剧情的一步步展开,观众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

  韩橛将军死了,彩凤死了,公孙杵臼死了,程婴儿子惊哥也死了,程婴却要背负着背信弃义的骂名在屈辱和误解中抚养赵氏孤儿。李树建用豫西调的如泣如诉把程婴此时复杂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悲凉的气氛令人心酸。记者发现不少观众泪流满面,一些年轻观众可能是怕人家说他们看戏还能看哭不够坚强,不敢像老年观众那样不停地擦泪,强忍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或任其无声地滑下。

  观众看戏看哭了,演员演戏也演哭了。扮演公主的田敏一出场就泪眼盈盈,演到动情处眼泪也禁不住落了下来。

  新主登基了、魏元帅返朝了、孤儿长大了,可是程婴的冤屈仍然得不到辩白,最后竟然被屠岸贾刺伤。此时,程婴把憋了十六年的话痛痛快快地说了出来,大段的唱催人泪下,有观众已经忍不住失声了。

  出乎观众的意料,《程婴救孤》最后没有来个“光明的尾巴”,程婴最后自杀了,完成了扶孤的任务,他去找他的妻儿、朋友去了。

  戏落幕了,记者发现一些专家在观众如雷般的掌声中高高地竖起了他们的大拇指。

  在欢呼叫好声中,记者采访了几个观众。

  没想到采访的第一个观众竟是专门从三门峡赶来的戏迷。她说《程婴救孤》修改后在义马演出没看上,这次专程来杭州看,太好了,明天还要看。

  81岁的郭莲英老太太在女儿的陪伴下也来看戏,问她能不能听懂,她连说:听得懂听得懂。让记者惊奇的是她竟然说比看越剧《藏书之家》还要明白。

  来自广西的两位戏剧界专家说:“这个戏太好了,本子好,演得也好。河南戏能演这么精致真是想不到。”

  人称为“越剧王子”的赵志刚也来看戏了,他对这个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透露说他也准备演程婴救孤。

  省文化厅副厅长董文建告诉记者:戏一开始,我的心就提了上去,一直放不下来,直到最后大幕拉上,我的心才落下来。幕后

  不少演员对记者说:正式演出前的那次彩排演出和严格要求太重要了,不然非砸锅不可。

  根据日程安排,原来二团的演出日程是9月17日、18日两天,评委场是18日,后来计划有变,演出改为18日、19日,但评委场仍然放在18日。这一改,二团上下都捏了一把汗,到一个新剧场演出,不经彩排第一场就把戏端给挑剔的评委,谁敢担保不出一点差错,而出差错是要扣分的。

  导演张平提出了一个想法:把两天的装台调试时间压缩为一天,17日晚上必须彩排一场,还要带观众。这一想法得到了二团领导班子的认同。

  不过,这一改,就苦了舞美队的那一帮兄弟了。因为交通限制,运道具的大卡车16日深夜才进入剧场,他们只有连夜装台,一直干到了第二天早上才稍有眉目。

  在进入剧场前,二团的演员临时找了一个会议室进行排练。17日下午,演员进入东坡大剧院进行响排。

  果不其然,17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排练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小毛病,团长李树建急得直搓手:“要是在演出中出这事儿,全完了。”

  空荡的剧院里不时响起导演张平焦急甚至是愤怒的喊叫声。他能不急吗?演出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要考虑周全,不能出一点毛病,而时间又是那么紧,压力又是那样大。

  一位年轻演员偷偷地给记者说:“我们现在不叫他张导演了,叫他‘张铺排’。”

  18日、19日两天的演出很成功,圆满得几乎找不到毛病。演出结束后一位扮演宫女的女演员激动地说:“我们运气太好了。就说下雪那场戏,雪下了四年,哪一次也没有这一次下得好。”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