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俱往矣 三轮车上25载愁与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08:59 东南快报
俱往矣三轮车上25载愁与乐(组图)
从今以后,这个车夫也只能和老叶一样缅怀有车的岁月了

俱往矣三轮车上25载愁与乐(组图)
交车之前,老叶也是这样拉着客人穿街走巷

俱往矣三轮车上25载愁与乐(组图)
老照片·黄包车

俱往矣三轮车上25载愁与乐(组图)
老照片·人力三轮车守在办公室的老叶

  9月15日上午,车工叶祖祥坐在瀛洲运输二队的办公室里,与那些和他一样交了车的车工聚在一起,聊聊以前拉车的日子,谈谈以后不拉车了要干什么。

  说是办公室,实际是几间咯吱作响、看不出年头的小阁楼。但对老叶这群车工来讲,这儿就是他们的家!时下,车交了,家也快散了,以后还能不能来这儿坐坐,老叶说不清楚。

  掐指算来,老叶已是快六十的人了,原本可以不用拉车了,但拉了25年的车,他割舍不下。如今陪伴他这么多年的老伙计说没就没了,心里总是空荡荡的,他不知道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拉车不仅是老叶谋生的手段,更是他的生活方式,25年来,拉车已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靠着三轮车,他娶妻生子;靠着三轮车,他供两个孩子上学念书。三轮车给他带来了人生的满足。交车前再多骑一会

  老叶是9月6日早上交的车,头天晚上他特地晚一个钟头收工。25年了,老叶给自己定了规矩:晚上7点钟收工。这规矩从来没有打破过,这次破例了。他本来还想多骑一会儿,骑着三轮车在小巷里转转走走,因为明天这种日子就不会再有了,但后来实在是骑不动了。这天晚上他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

  那天生意很好,照以往的情形,他会乐滋滋地数完钱吃饭。那天晚上他没有心思数钱,也全然不想吃饭,只是怔怔地坐在屋里,望着门口那辆三轮车。这辆车是他1998年换的,也是老伙计了。想着三轮车一宿未睡

  那晚,老叶一宿未睡。6日清晨四五点,天刚蒙蒙亮,老叶就再也躺不住了。他起身坐在屋里,想着门口的三轮车,痴痴地坐到9点,才慢悠悠地骑着三轮车到车队去。

  到车队的时候,很多老朋友都来了,但还有一些人没有来。老叶有些后悔,不该这么早就把车交了,哪怕多看几天也好。有车在眼前,心里踏实。25年前的“四轮车”

  老叶1948年出生,一生中最好的年纪正赶上文化大革命,书没读多少,却因犯错误进了监狱。劳教出来,老叶没有工作,靠打零工度日。

  1979年,街道成立三轮车车队,专门安置待业青年和“两劳”人员,31岁的他成为车队5个车工中的一个。当时,这种专门的车队开了福州的先河。

  严格说来,那时的三轮车应该叫“四轮车”,是由自行车加两个轮子改装的,不稳当,没有三轮车好骑。1986年,车子才改成了现在的三轮车。曾经的痛与辉煌

  第一次骑车拉生意时,老叶用斗笠遮了大半个脸,见了熟人躲得远远的,更不敢在家周围转悠,就怕被人知道自己成了拉车的。

  “那个时候,骑三轮车是件丢人的事情。街上小汽车不多,三轮车也少,骑车的都上了年纪,年纪轻轻骑这个会被人看不起的。当时介绍对象,一听我是拉车的掉头就走!”老叶回忆起那个时代仍然感慨万千。

  “但那时拉车收入没说的,一天少说赚8块钱,除掉上交的管理费,一个月收入200块啊!当时的普通工人一天才1块2毛钱,工厂里的六级技工一个月也才赚72块钱呢!”说起当年的辉煌,额头爬满皱纹的老叶绽开了难得的笑容。

  “虽然被人瞧不起,但手头很宽裕,早上出门想买什么晚上就能带回家。几年以后,总算遇见了一个不嫌弃我的人,自由恋爱结了婚!”

  1990年前后,做生意的人多了,骑三轮车不再是被人歧视的行业,生意也比以前更好做了。曾经也说要取缔

  老叶对取缔三轮车没有多大的意见。城市要发展,三轮车总要隐退的,他和其他车工们都这样安慰自己。最早说要取缔三轮车还是1997年的事。那时,声势比现在大多了,当时老叶和他的朋友们都认为拉不成车了,但后来不知怎的风声慢慢就过去了。

  今年前段时间,又传出风声说要取缔。有了1997年的经验,老叶他们以为这次又是风大雨小的事儿,没想这回却动了真格。

  9月2日,市里出了通知,鼓励他们在10日前交车,这样就会得到一笔奖金。老叶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按时交车,这会儿毕竟和1997年不同了。那几天,老叶出门拉车,遇到老主顾,总忘不了交代:“趁这两天赶紧坐坐,以后就没得坐了。”车交了就像孩子丢了

  交了车,老叶觉得像割了块肉一样痛。早上起来,看到门口空荡荡的,曾经的三轮车早已经不在了,像剜心一样难受。老叶说:“就像丢了一个孩子!”

  以前总是香甜睡到天亮的老叶这些天总是彻夜难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每天凌晨三四点,老叶总是起身到离家不远的江滨路一直走到天亮再回家,估摸到了上班时间,老叶总习惯性地到车队里去坐上一个上午。从交车那天到记者采访时,天天不落。

  以前,靠着他不断上下踩动的双腿,子女的学费、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有了着落。“现在的钱是花一分少一分,只有出没有进了。”自从没有拉车后,老叶觉得兜里的钱瘪下去不少。现在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块钱花。老叶期待着未来

  说起将来,老叶无奈中透着期待。

  他今年56岁了,没有社会保险,没有医疗保险,生活的唯一来源就是三轮车。妻子是外地人,一直没有工作。一儿一女,儿子22岁,女儿20岁,都还在二十五中念书,没有了三轮车,家里的顶梁柱就塌了。

  “快六十的人了,给人家看门都不要啊!”老叶的语气里透着辛酸和无奈。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政府安排的工作什么时候分配下来。毕竟,旧的生活方式已不能重来,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走时,老叶说,以后早上都可以来车队找他,但这些天不行:儿子病了,还在医院开刀,他得去照顾。人力客运溯源

  福州人力客运按照工具种类可以分为轿舆、黄包车、三、四轮车和自行车4种:

  1.轿舆。轿和舆都是比较原始的人力客运工具,源远流长,世代相沿,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废弃不用。其中的青轿主要用来接送旅客,多为豪绅、商贾和医生所享用,也有少数妇幼病残者乘坐。当时的轿夫是最下层的劳动人民。

  2.黄包车。亦称“东洋车”,是一种单人座位人力客运小车。福州市区有马路之后,便有了黄包车。民国6年(1917年),有人力车838辆,民国22年(1933年)发展到4332辆,福州解放初期,共有黄包车3800余辆,1956年尚有1052辆,1957年客运三轮车出现以后,黄包车逐渐被淘汰。1958年10月,最后一辆黄包车被送进省历史博物馆。黄包车归车馆主所有,车馆靠出租车辆、收取工人的住宿费用等赚取利润。民国时期,福州黄包车工人多为本市失业贫民和福清、仙游、连江和罗源一带失去土地的穷人。

  3.三、四轮车客运。客运四轮车,福州俗称“老鼠拖尾”,最早是一名日本侨民1920年仿制使用。1949年有300多辆,共461名工人。新中国成立后,市区有417辆四轮车和458名工人,由工会统一领导。1957年,市交通服务社购置了第一批三轮车,并将原来单人座四轮车全部改成双人座。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区、郊区和马尾大量发展三、四轮车,1985年发展到3843辆。1952年至1974年之间,各区仍有少量四轮车,1974年以后都被淘汰,只剩下三轮车。本报记者韩慧英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