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11:33 广州日报大洋网
  新闻点眼:一场精彩的男单“俄罗斯德比战”,给中国网球公开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逗号”,这令人们对接下来的女子赛事更充满期望。回望中网男单比赛,突然发现其中几个特点与今年大满贯赛事颇为相似,这也拉近了中网与四大满贯的距离。

  本专题撰文:特派记者史勇本报北京9月19日电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中网遭遇雨水困扰。特派记者廖艺摄本报北京数码传真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今年的温网(上图)、法网和美网(下图)都被雨水光顾。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相似之“雨水”

  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开赛后第2天,就遇上了突如其来的雨水,这也使得组委会不得不宣布当天剩余的所有赛事全部取消。而在中网比赛的第3天,天气仍没有好转,时断时续的雨水致使当天的部分赛事无法顺利完成。

  不过,这一现象在今年的大满贯赛事中颇为“流行”,除了年初的澳网是阳光普照之外,接下来的法网、温网和美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雨水的影响,其中温网更是因雨暂停了两天的比赛,为了按时完成所有的比赛,温网组委会最后无奈地在以往从来不进行比赛的“星期天休息日”也安排了比赛。

  首次举办中网就面临如此大的难题,当时有不少人担心中网比赛会因雨水影响而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从后来的赛程进度来看,人们的这份担心是多余的。随着第4日和第5日天气逐渐好转,组委会抓紧时间抽空将之前受影响的比赛很快就全部补了回来,没有影响到整个赛事的顺利进行。

  对前来观看中网比赛的球迷们来说,虽然突如其来的大雨曾令他们扫兴而归,但组委会及时公布与国际惯例相符的换票、退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球迷们“不安”的情绪,而有了这样的保障,前来观看中网后面比赛的球迷也越来越多,男单半决赛和决赛,中网的中央球场都是座无虚席。

  点评:雨水在大满贯赛事过程中是一件常见的事,虽然这对比赛有一定影响,但只要组织者作好充分的应急措施,便能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并顺利地完成比赛。从中网首次举办便遭遇此考验的结果来看,中网的“答卷”已经与大满贯赛事的标准接轨,相信这一点也是中网在“第一次”之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费雷罗中网第2轮便遭淘汰。特派记者廖艺摄本报北京数码传真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莎拉波娃今年温网女单爆冷夺冠。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高迪奥今年法网男单爆冷夺冠。

  相似之“冷门”

  在今年的四大满贯赛事中,“冷门”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也显示着当今网坛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在男子网坛中,“冷门”几乎成了一个主旋律。因此,在中网第一周进行的男子赛事中,参赛的高手们也顺应“潮流”频频“爆冷”。头号种子、西班牙名将莫亚首轮就倒在通过资格赛晋级的法国小将特松加拍下,2号种子、另一位西班牙名将费雷罗在第2轮也没能越过美国韩裔小将凯文·金这一关,4号种子、德国选手舒特勒同样没能进入第3轮。在最后4强的名单中,排名前4名的种子选手竟然无一入围。

  有人认为莫亚和费雷罗的早早出局与下周进行的戴维斯杯半决赛有关,并对此提出批评。不过笔者却觉得大可不必,因为职业选手有选择比赛的权利,就好像当初澳大利亚选手休伊特因为备战美网而放弃奥运会时,招致许多人的异议,但他最终闯进美网决赛却令批评者闭口无语。或许我们觉得中网是一项很重要的比赛,但对于经常参加大满贯比赛的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项ATP的二级赛事而已。相比之下,他们会觉得在戴维斯杯赛上为国家获取荣誉的分量大过中网,因此一些选手有所选择也是情有可原。

  其实我们花大价钱请这些明星球员过来,自然希望他们能有出色的表现,但我们却不能控制球星们的思想。笔者认为只有将赛事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引起更多球星的重视。

  点评:在大满贯赛事中“冷门”也是经常出现,但是比赛却不会因此而降低精彩程度。就好像俄罗斯女子选手在法网、温网和美网上频频“爆冷”,这反而促使了一些新星们的诞生。因此“冷门”在网球赛事中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对整个网坛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中网男单“俄罗斯德比”。特派记者廖艺摄本报北京数码传真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澳网女单“比利时德比”(上图)、法网女单“俄罗斯德比”(下图)。
中网初印象挺像大满贯(组图)
相似之“德比”

  两名俄罗斯选手萨芬、尤兹尼会师中网男单决赛,在中网中央球场上演了一场“俄罗斯德比”。而“德比”这个词也已经成为了今年大满贯赛事的一个主题曲。从澳网女单决赛的“比利时德比”,到法网男单决赛的“阿根廷德比”、女单决赛的“俄罗斯德比”,再到刚刚结束的美网女单决赛又一次“俄罗斯德比”,“德比”已经成为贯穿整个网球发展的主要成分。

  以往桑普拉斯与阿加西之战是“美国德比”,这也显示了美国男子选手在当时的强大实力。而随后威廉姆斯姐妹的“德比”和比利时双姝海宁、克里斯特尔斯的“德比”,也证明了这个时期女子网球发展的趋势。而今年频频出现的“俄罗斯德比”,也是俄罗斯网球整体力量崛起的一种象征。就算像法网男单的“阿根廷德比”,也体现了阿根廷选手在红土场地的技术优势。

  中网男单比赛在经历了“冷门”的曲折洗礼之后,也诞生了一个“俄罗斯德比”,这个特点也使中网及时地赶上了今年大满贯的“时髦”。在接下来的女子赛事中,库兹涅佐娃、莎拉波娃、兹沃纳列娃、佩特洛娃等俄罗斯群“娃”们也极有可能在决赛中继续上演“俄罗斯德比”,那么首届中网将会因为这些俄罗斯人而变得更加精彩。

  点评:对于刚起步的中网来说,能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来让大家记住这项赛事显得非常重要。而“德比”这一今年最为流行的方式,能够出现在中网是再恰当不过了。(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