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特稿:经费难寻,拆除危旧校舍后的忧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1:24 人民网 |
王科 葛新 朱红的楼体、雪白的墙壁、新颖的外观,大连市乡村新近改造的中小学校舍,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有的学校规模、设置甚至超过了许多城市学校。普兰店磨盘乡是大连市贫困乡,该乡改造后的于屯小学的建筑面积由原来的6300平米,增加到现在的12360平方米。记者到时,该校正在安装全自动的伸缩门;瓦房店李店镇小学的新校址建筑面积有8000平方米,食堂1200平方米;改造后的瓦房店老虎屯镇中心小学,四幢四层以上的教学楼并立着,这个规模是一般市内学楼也难以达到的……在大连农村,中小学校舍已面貌一新,阴暗漏雨的草屋瓦房已成为过去。如今你到大连农村去,不用打听,全村最好的就是学校。 今年大连市政府斥次2.6亿元,实施256项农村中小学校危旧校舍改造,实现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使大连市大多数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过到了省定标准。应该说,大连市政府为教育下大力气,办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在许多已投入使用的学校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崭新的教学楼与破旧的黑板、桌椅产生了极大的反差。 不错,校舍的翻新是教育硬件升级的关键之一,但崭新的校舍并不是教育硬件的全部。由此,记者不禁心生一些新的担忧。 经费难寻,让新建的现代化学校如何维持运转 在本次改造工程中,大多数危旧学校是贫困校,学校勉强完成不托欠教师工资这个硬性指标后,生存条件岌岌可危。 庄河兰店乡中心小学就是一所贫困校,在新建的教学楼里,透过整体玻璃可以看见学校还保留的一趟旧教室,房顶长着杂草,在正午的阳光下,只能见黑洞洞的窗。一位教师向记者介绍说:“学校以前的的运转情况就不太好,每个教室只能点两盏灯泡,冬天每个班级生炉子还需要学生带一部分柴火;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记者看到在新建的教学楼内,每个班级都有五至七个日光灯,暖气也通到了每个房间。该校的校长说:“近期学校还要进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实现电教化配置。” 设置上去了,相关的费用自然就会加大,一个连维持基本运转都困难的学校,能支付了这加了倍的水费、电费、取暖费吗? 一位教师说:“其实我们也有些担心,可是学校改建毕竞是件高兴的事,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也没见过,也很想学着用。” 而该校校长则是这样回答的:“学校正在向社会募捐,保留的几间旧校舍也在向外招租,实在不行还有乡里呢!” “还有乡里呢!”,校长的依托还是乡一级政府!一个“贫困校”向“贫困乡”能募捐到多少?一趟破旧漏雨教室又能租给谁? 如果社会资助没能实现,而“贫困乡”没有足够支持的“财政”,这些“现代化的学校”会不会出现“七盏灯只有一盏亮”的现象呢?新进来的现代化教具又会不会成为“古懂”落满了灰尘呢? 双重压力,还贷与运转费用是否会转嫁给农民 在采访中,许多学校以“还有上级政府”这个答案,来回答今后学校的运转问题。 据了解,本次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工程,大连市政府按照校舍建设单位造价标准小学500元/平方米、中学700元/平方米对北部三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及长海县按1:1比例、对金州区和旅顺口区按1:2比例承担投资,具体承担额按实际建设面积确定,超过规划面积的按规划面积确定;各有关区市县应承担的投资,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全部承担。 普兰店市磨盘乡于屯小学总投入190万,乡镇投入70多万元;瓦房店市李店镇中心小学总投入近1000万元,乡镇投入达几百万元。以普兰店市为例,今年普兰店市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共投资9328万,大连市财政补贴为3594万元,普兰店市自筹5734万元。普兰店市为解决资金问题,也采取了争取“光彩工程”、“希望工程”的支持,以及变现旧校舍等教育资产的方式,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落到乡镇头上。 依据现行的管理体制,农村学校“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中小学校的运转也由乡镇负责。为了配合本次改造中的布局调整,有些乡村合并了部分小学,为解决路远学生的上学问题,有些学校配了校车,李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路费是这样分配的:总资费35元/月,政府解决20元,学生出15元。这样算来在本次改造之后,乡镇一级政府就背负了还款和运转的双重压力,加上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参与办学的社会力量已经基本耗尽,这笔费用会不会几经转折又落回到农民身上?本来就贫困的农民会不会因为政府的好意而加重了负担呢? 如此看来,记者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确实,如何将新建学校充分利用起来,改造后农村学校如何运转,该是大连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接下来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