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儿童“多动”不可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8:35 沈阳晚报 | ||
今年7岁的亮亮是个二年级小学生,他每天都不能自控地动个不停。在家里,患有心脏病的爷爷“不敢”和他单独相处,怕被闹腾得犯病。课堂上,亮亮经常做小动作,不是摆弄学习用品,就是“招惹”其他同学。老师将他调到第一桌,也没彻底解决问题。无奈,爸妈带亮亮来到医院看“病”,却被医生告知他根本没病。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造成儿童“多动”的原因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家庭有两三个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注他们是否“多动”。而现在,家家只有一个“宝贝”,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家里所有大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孩子身上,宠爱有加。这样一来,孩子越来越愿意在家长面前过度表现,以引起注意。 营养好,但能量消耗少。眼下,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总怕孩子吃不好或吃得少。与此同时,又对他们过分保护,哭不得闹不得,也不让他们出门和小朋友玩耍。结果,孩子必然以“多动”来消耗多余能量。 独生子女玩伴少。研究表明,小伙伴们玩耍、打闹、相互交流等活动,特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成熟。长期缺乏玩伴,不但影响孩子情绪发展,也不利于大脑的感觉运动统合功能完善,从而导致“多动”现象发生。 过早教育及干涉性管教过多。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很高期望,让其过早接受正规教育,造成精神压力和适应不良。专家认为,孩子还没达到学习一项技能的水平,管教太多,会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严重扰乱正常的探索性活动,活动变得没有自主性和目的性。 据王丽敏教授介绍,很多家长不了解,家庭环境不良也是造成孩子“多动”的原因之一。如果家庭成员关系不和,打骂不断,孩子的神经、精神系统就会长时间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为转移害怕、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孩子就会盲目地不停活动,久而久之,形成病理性“多动”。 此外,铅中毒、小食品,特别是富含糖的食品和饮料也会引起孩子“多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