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三轮车世家”远去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9:22 东南快报

  当三轮车夫这个群体即将在福州消失的时候,有一户“三轮车世家”的故事能勾起人们对榕城最后的三轮车夫的回忆。在这个“世家”里,陈旺福的父亲、陈旺福、他的两个弟弟和他的妹夫,都是蹬三轮车的。全家人蹬车的时间加起来超过50个年头。一开始,陈旺福的家人对采访不欢迎,认为“车都交了,不能骑了,你们还来问什么”?几经辗转,记者终于得以揭开蒙在这个“三轮车世家”头上的面纱。陈旺福的幸福生活

  陈旺福住在福州市中心安泰楼附近的一个住宅小区里,走进他家,首先看到一只宠物狗在金刚板木地上欢快地来回跑,房间的电脑正在打着联机游戏,一看便知道是一派有滋有味的生活景象。

  陈旺福是从饭厅出来给记者开门的,由于常年弓着身子蹬三轮车,50岁的他背有点驼。他们刚吃完晚饭,四菜一汤,有鱼有肉,还开了两瓶啤酒。陈旺福招呼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宠物狗晃着圆滚滚的身子,跑过来趴在老陈的脚边。

  陈旺福和他妻子都不会讲普通话,用地道的福州方言与记者交谈。陈旺福说,他9月6日就交了车,公司答应到20日一次性补助12949元,将来还可以安排他当交通协管员。他说话的时候,习惯性地摆弄颈间的金链,那上面坠着一只翠绿的玉兔。老陈说,这是国外的妹妹寄给他的,保平安。家里的弟妹们都在国外,有时也还寄点钱回来。在台江排尾的祖屋拆迁了,分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现在租出去了,每月都能收700元,生活还过得去。小时拉车玩被父亲打

  在陈旺福的印象里,三轮车是与吃饭、过活联系在一起的。陈旺福的父亲解放前就开始拉三轮车,这活是一家六口人的生计。“那时候的三轮车是地道的人力车,只有两个轮子,用3根木棍打磨成形,钉成长方形的车架,人往里面一站,车架子往腰间一搭,就能在大街小巷撒开了跑。”陈旺福还记得父亲的单肩上总是挂着条毛巾,出了大汗,抓过来往脸上抹一把,脚底下仍是不停地跑。

  在父亲休工的时候,六七岁大的陈旺福就会好奇地架着车斗,在院子里来回学着跑那么一圈,不过每次都会被父亲高举着烟锅子劈头盖脸地一顿好打。可打归打,没两天,他忘了疼又乐呵呵地拉着三轮在院子里跑。有一天,蹲在天井里的父亲没有再举起手里的烟杆,只是沉沉地叹了口气,“咱家人就是个靠拉车吃饭的命”。没几年,父亲得了肺病,随后就病逝了。这是陈旺福记忆里唯一一段与三轮车脱节的日子。1985年开始拉四轮车

  这期间,陈旺福被福州市装卸公司招工录用,娶了媳妇,有了女儿,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每月100多元的工资,令他捉襟见肘。1985年,陈旺福花120元买了一辆由自行车栓着车座的“四轮车”,靠着这辆车他开始了另一种营生。

  由于“四轮车”的自行车和车座容易脱节,急刹车时可能会让顾客前倾摔倒。1989年,陈旺福花了1000多元换了辆真正的三轮车。天再冷也只用穿单衣

  陈旺福很怀念那个时候的生活。那时,早上6点多,陈旺福就从院子里推出他的三轮车,而老婆则朝女儿的臀部推一把,让她端端正正地坐在车座上。

  陈旺福先把女儿送到学校,然后把车踩到排尾的江九路口,停下来,抽一根烟,等候上班的人们,这是生意最好的一段时间。一上午的时间,陈旺福能把排尾路、鳌峰路、桥南附近跑个遍。由于不停地蹬车会让他浑身冒汗,再冷的天,陈旺福身上也只穿一件单衣。

  中午12点左右,陈旺福回到家里。老婆已经把饭做好了,粉干煮肉和馒头。没有馒头不行,肚子里空荡荡的,骑车腿发软。一般会在家睡个午觉,大约两个小时以后,陈旺福又上路了。鼓动全家都拉车

  上世纪80年代末,陈旺福每月可赚数百元,在当时相当可观。于是,他鼓动他二弟、三弟以及后来的妹夫,都买了三轮车。后来,他二弟、三弟及妹夫都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后,通过关系相继出国,这个“三轮车世家”只剩陈旺福留守福州,继续从事父亲的行业。1999年,他换了第三辆车。

  陈旺福觉得,蹬三轮车虽然辛苦,但实在,钱嘛,够花就成。不过这几年,蹬三轮车的人多了很多,车子也变“高级”了,很多都加装了动力装置,速度快,人也不累,陈旺福经常争不过他们,钱逐年挣得少了。“三轮车世家”不再拉车

  三轮车取缔了,陈旺福还没想好今后怎么办,不过他很乐观:“其实我踩三轮车,不完全是为了生计。福州发展快,这车子迟早是要取消的,早两年享享清福也不错。”不过,陈旺福说,踩了一辈子三轮车,一时间难以停下来,几天没出车,心里就空空的。现在每天早上他习惯性地下楼散散步,这一带他都很熟,他自称是个“福州通”,哪有条弄子,哪要拐个弯的,他清楚得很。(应本人要求陈旺福为化名)高楼崛起三轮没落

  那时,我是非常快乐的,绣着蝴蝶的小小的旗袍衫,坐着三轮车“咯吱咯吱”地穿过很窄很窄的石板路,住在三坊或七巷里几家人互通的小楼,红漆的木门,那里有我童年的快乐。

  类似这样的描述,会出现在大多数老福州人对福州的描述中。与厦门的温情、武夷山的清秀相比,福州更显得安逸、悠闲。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就如品茶要用宜兴产的紫砂壶,抽哈瓦那雪茄要用ZIPPON打火机一样,只有叫一辆三轮车,找个上了些年纪的车夫,亲身去感受一下三坊七巷的青石板上透出的清寂,亲耳去听一听每一块牌匾下曾发生过的故事,看一看每个名人住过的老宅子,你才能深切地体味到三坊七巷中蕴含着的福州与众不同的韵味。

  大概不会有人记得第一辆三轮车是何时出现在福州街头的。居住在小巷中的人们不经意间就将三轮车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而这一过就是50年。这50年,古巷的周围矗立的大楼挡住了越来越多的阳光,也诱惑着越来越多原本住在古巷中的年轻人。越发幽静的古巷变得斑驳,原有的生机似乎正渐渐离开。

  人类的怀旧挽救了这一切,毕竟,古巷承载着太多太多不可也不容磨灭的故事。在繁华的都市机械地生活着的人们,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回想起儿时那种简单的快乐的净土。

  三坊七巷正是这么个地方。于是,人们看到朱门白墙黑瓦以另一种方式重生了。可是,那除了车铃不响全身无不咯吱作响的三轮车却再也无法适应这座城市。安全隐患,阻碍交通,破坏市容,除了在老人脑海中依旧残留着的一丝不舍外,它再也找不到继续存留下去的理由了。

  古巷与三轮车,这曾经最人文最融洽的组合,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最终却不得不以这样一种方式谢幕,从此,古巷中再也不会飘出三轮车奏响在石板路上的音符。三轮车的身影将完全消失在幽深的小巷里。

  三坊七巷与朱紫坊是中国明清时期街坊的代表作,明清以来街坊保存格局之完整在全国首屈一指。坊巷内近代、现代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其内涵之深厚在全国的古民居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个延续历史风貌的街区代表着城市文化,是福州城市名片的核心部分。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

  鼓楼区已决定首期投资1000万元,用于三坊七巷旅游开发中最重要的景区基本设施建设,并将“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内的明清古民居、名人故居景点串成精品旅游线路,计划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正式推出。宫巷内的“沈葆桢故居”和文儒坊内的“陈承裘故居”将首先向游人开放,议论多年的三坊七巷旅游开发将正式进入实质阶段。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