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英雄的启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4:36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采访英雄曹发贵的事迹,是我当记者十年来最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这不仅是因为曹发贵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不断地拿起笔为英雄而书,而且是因为在采访英雄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启示。 启示之一:到群众中去,才能抓住“活鱼”。曹发贵是群众推出来的先进典型。曹发贵牺牲后,群众向组织上提出了一条很朴素的要求:请县委、县政府给曹发贵举行追悼会,以表达他们对失去曹发贵的大悲大痛。正是由于群众对曹发贵的无限深情,才使我们采访者逐渐了解了英雄曹发贵。从这点上讲,群众是最好的新闻源,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采访,我们才能挖掘到激动人心的新闻素材。 启示之二:视角敏锐,才能把握好典型。曹发贵在调解纠纷的一线因公殉职,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种种议论,一些媒体停留在社会新闻的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6月27日,我从省司法厅调查组获取了有关情况后,立即进行了深入挖掘,认识到曹发贵是新时期难得的农村基层干部典型。6月30日,在报社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我在本报《社会周刊》上发表了3000字的长篇通讯《人民调解员的楷模曹发贵》,并配发了4幅照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启示之三:坚持时效性,才能增强新闻感染力。本报率先在省级媒体上把曹发贵作为重大典型报道出去后,又打破常规,以多种文体,全面地对曹发贵的先进事迹予以报道。特别是在整个报道过程中,突出了第一时间的观念,对所有的新闻,坚持做到第一时间发稿,有效地维护了党报的权威性,提高了党报新闻的时效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由此看出,作为党报记者,必须牢固树立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在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鼓与呼。本报记者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