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行车城”到“汽车时代”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4:53 北京晨报 |
经济飞速发展让更多北京人开起了私家车 受访人物: 曹子建,50岁 经历: 现任北京汽车修理三厂工会主席,曾先后当过汽车修理工和漆工。 昔 那时北京城 没有私家车 “修理厂设备特简陋” 晨报:您是什么时间进的厂子?当时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 曹子建:我是1971年进厂的。厂子周围都是农田,厂房是几间平房,没有大门。厂里除了一个三脚架外,没有其他机器设备。 “那时还没有私家车” 晨报:当时北京汽车状况怎么样?修理厂主要维修什么车? 曹子建:当时北京城里多是马车、驴车和牛车,后来就是自行车的天下了。来修理的汽车百分之百是公车,没有私家车。车型主要是美国的别克、吉普,还有前苏联的大伏尔加。当时一天修10来辆车。 由于汽车少,汽车修理厂更少,所以修理厂非常牛气,完全是车主“求”我们。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就说我们修理厂:进得去,出不来,惹不起,离不开。 “汽车漆仅有四种颜色” 晨报:当时修理汽车用什么工具?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曹子建:那时没有工作服,冬天穿着破棉袄,腰里系一根草绳。一般修理工的工具是锤子和扳子,作为漆工还有砂纸和喷枪。喷枪几十元一支,在当时是最贵的工具。业务流程一般情况下就三步:打磨上腻子、调色喷漆、晾干后用棉丝抛光。打磨完全是用砂纸手工操作。 当时车少,颜色也很单调。美国车是黑色,基本不用调漆配色。前苏联华沙车是米黄色,需要调。吉普车是现成的国防绿,也不用调。 当时漆的色彩主要就四种:黑、白、黄和国防绿。调色用的碗就是吃饭用的饭碗。做腻子小块用漆加石膏粉加水,大块用桐油加石膏粉。 “修着汽车想买自行车” 晨报:您当时会开车吗?有没有想过自己买辆汽车? 曹子建:修车的都会开车,但买汽车的想法根本没有,只想买一辆自行车。汽车在当时是天价。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我试车不小心,撞了车,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根本赔不起。好在最后只被领导骂一顿,把车给人家修好了。 受访人物: 王飞,21岁 经历: 2001年进入北京汽车修理三厂,做漆工 今 送修车辆中 八成是私车 “汽车修理业很有前途” 晨报:你当时为什么选择修理汽车这个行业,谈谈进厂时的感觉? 王飞:我进入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觉得汽车越来越多,这个职业应该很有生命力。刚进厂时,就觉得厂子比较大,管理非常规范,设备都是进口的。 晨报:都是些什么设备? 王飞:我们使用3万多元的德国干磨工艺打磨腻子。专门的烤漆房有3间,还有红外线烤灯、调漆电脑、环保漆和意大利喷枪。其中小红外线烤灯要8000多元、大的2万多元,意大利喷枪要3万多元一支。还有电脑调漆用的色卡和数据光盘、专用调漆碗、调漆尺等,就连砂纸都是3M牌的干磨砂纸。 晨报:操作起来是不是很复杂? 王飞:当然啦。刚进厂时只能跟着师傅学习,几个月后才能上手。漆工有严格的操作规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给露铁皮的车面喷漆,操作过程要九步。第一步先喷环氧底漆,目的是防止生锈;第二步用烤灯干烤;第三步用砂纸打磨;第四步上腻子;第五步喷中层底漆;第六步再干燥;第七步再打磨;第八步调漆配色后喷面漆;最后,干燥并抛光。“每人一天修四辆车” 晨报:工作量一定很大吧? 王飞:工作量比较大,仅漆工这块,全厂一个月1000多辆车,我们车间一个月400多辆,一个人平均一天要修4辆车,每辆车的每个工艺必须在41分钟内完成。送修车中80%是私家车,公车只占20%,或者更少。 “新技术要不断去学习” 晨报:现在新车型越来越多,是不是感到有压力? 王飞:现在新车是太多了,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压力很大。比如说我刚进厂时还是水磨工艺,去年就改为干磨工艺,一切要从头学起。例如,现在随着环护漆的使用,喷枪由以前的高压远喷改为低压近喷,操作方法完全不同。除了向师傅请教外,还要自己找一些资料学习这种新的操作技艺。 “所有的好车都开过了” 晨报:会开车吗?都开过什么车?想买车吗? 王飞:因为工作需要,我开过几十种车,如宝马、桑塔纳、奔驰等,所有好车都开过了。我很想买车,只要有条件就去买,这样上班和出游就更方便了。现在不是有很多年轻人都买车了吗?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于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