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链”的积极效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张成德 孙丽萍 观历史,看得失,用人才,兴大业。事业兴盛时,文武咸集,英才辈出;事业衰败时,人才匮乏,无人可用。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东汉末年,时局动乱,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从一名典军校尉到拥兵数十万众的领军人物,是时势使然,但也不能排除个人因素的作用。恰如诸葛亮评价的:“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是一位深得用人之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打破陈规陋习和世族门阀的偏见,网罗任用一大批能臣干将,打败了袁绍,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曹操极力提倡“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特殊时期则“唯才是举”。于是经荀彧举荐,曹操得到了程昱,程昱荐郭嘉,郭嘉荐刘晔,刘晔荐满宠、吕虔,满吕二人又荐毛玠,夏侯淳荐典韦……曹操识才的本领、用人的手段以及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理论与实践,使得曹魏阵营形成了一个大的“人才链”,对曹魏在三国争霸中保持优势起了支撑作用。 用人如使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人尽其才,才尽所用,事业就能发展,民族就会强大。史书《三国志》对刘备识用人才的本领予以充分肯定,赞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论刘备的实力和个人才能,很难与曹魏和孙吴抗衡匹敌,但是刘备能够驱使身边众多的英才,像军师诸葛亮,战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等,他们与刘备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为“匡复汉室”不懈地努力,这就是战略的眼光、战略的思维。自己的智不足,用他人的智补;自己的勇不够,用他人的勇去补。刘备能够鼎足一方,很大程度得益于身边拥有可供驱使的各路英才,也就是拥有了一流人才资源组成的“人才链”。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古代著名的人才学家刘劭提出:“一流人才,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人才,能识二流之善。”能者知能,贤者任贤,同声相求,同气相投。能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发现和使用的是什么人才,当政者胸怀的宽广、识才用才的水准以及个人素质的高低非常关键。曹操、刘备他们本身就是识才、用才的顶尖级人才,因此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贤臣悍将,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人才链”。今天,我们的事业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链”,需要有众多的人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实干精神。“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成为“人才链”中的核心一环,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大前提下,积极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2日 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