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大峡谷关闭引争议 保护与开发真是天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9:23 新华网 |
台风“海马”登陆的时候,位于浙江宁海县境内的“浙东大峡谷”大雨倾盆。王成飞却还在室外忙活,他时而到竹排钉成的栈道上走走,看看有没有被大水冲坏的地方;时而又弯下腰去触摸哗哗的流水,不停地叹气。王成飞是峡谷服务区经理,他叹气是因为宁波市政府为保证市民饮用水安全,要将“浙东大峡谷”所在的天河生态风景区关闭。 距离2004年年底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了,而一场争论也越来越激烈。 忍痛割爱 事情缘于天河景区内的白溪水库。这个水库的水质为华东地区难得的一类优质水。因此,它所滋养的“浙东大峡谷”以及天河景区迅速成为华东旅游的明星景点。这个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宁海旅游业的“钱袋子”,支撑着宁海80%以上的旅游门票收入,每年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其中上海人占了一半。 也正因为水质一流,按照规划,白溪水库要从2005年起承担宁波市区40%的供水任务。宁波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说,白溪水库是宁波地区水质最好、容量最大的供应饮用水水源,是宁波人的“大水缸”。为保证市民饮水安全,宁波市政府准备关闭天河景区。 不言而喻,景区一旦关闭,宁海旅游将遭受沉重打击。这几天,时常有附近的村民来门口张望,询问情况,如果真的关了,他们家搞的小饭店、农家乐将随之关门。宁海县城里几千家小旅馆也恐慌起来,一位老板娘告诉记者,到宁海来的客人大多数是冲着“天河”来的,这下一关,这些旅店就没饭吃了。旅游的带动作用极强,天河景区的关闭,对宁海服务业来说不啻当头一棒。 早在今年3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相关文件,决定“忍痛割爱”。宁波市水利局副局长张金荣说,叫停天河景区的法律依据是现行的《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其中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据称,叫停方案已上报省里,等待最后批复。张金荣说,保证宁波市民的生命安全,责任大于一切,旅游活动大量的人进进出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个烟头、一次烧烤引起森林火灾,污染水源,如何向宁波人民交待?宁波相关人士甚至把这次关闭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白溪模式” “事实上”,天河景区总经理冯雪波一字一顿,“关闭景区,水库水质反而会倒退。” 杨染村村委会主任丁宝国回忆,景区建成以前,库区内农民为了生活,乱砍滥伐、向溪沟里倾倒垃圾,严重影响水库水质。1999年的一次检测结果,库体水质为三类水,库尾水质更差。每逢下大雨,从山上冲下的水都是黄的,原因就是无序砍伐造成水土流失。 于是,景区筹建之初,天河公司与库区内的农民签订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议———附近6个村的村民可以享受70年、每年7%的门票分成。2002年,库区农民就获得门票分成32.5万元,并解决了3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与景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此不仅不砍树,反而积极护林。每个村都建起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再也不向溪沟倒垃圾。白溪水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政策保卫处处长江兆选自豪地说:“在白溪,是旅游改善了水质。”这种实现水质保护、旅游开发和农民扶贫的共赢模式,获得全球水伙伴组织(GWP)两次高度评价,被称为“白溪模式”,并进入全球水资源统一管理“百佳案例”。 江兆选还给记者出示了一份世界水利旅游界专家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旅游污染仅占水库污染的0.3%。而对于这0.3%的说法,冯雪波也觉得冤。他说,在景区水面上跑的是一流快艇,全都配备从日本进口“零排放”的本田四冲程船机,不造成油污染。此外,景区内的厕所都是清华紫光研制的环保型厕所,大小便统统装在塑料袋里,然后再统一运到沼气池。景区内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就达到了三类水标准。即使这样,处理的水还不让它直接排到水库里,而是用抽水泵把水抽到山上,让它沿山坡逐渐渗漏,进一步净化。 “景区开发和水源保护,其实已是利益共同体”,江兆选说。 一对天敌? 巨大的争议前所未有,关键在于观念的冲击:旅游开发和水源保护真是一对天敌? 华东师大一位旅游规划专家表示,优化的规划和管理完全可以使两者达到双赢。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院长俞益武则在致有关部门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达了他的担忧:“保护水资源当然最重要,问题是怎样保护?假如白溪水库库区从未被发现,那么严格禁入是上策。但现在,我们难以阻止自助旅游者,也难以消除上游农民的污染行为,关闭景区也许会走向反面。” 宁波人有喝优质水的权利,宁海也有发展旅游的权利,两者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协商建立一种补偿的制度。浙江是缺水的省份,也是民间资本踊跃进入旅游业的省份,当两者冲突的时候,不能以喝水的重要性完全抹煞资本的利益。(记者杨健)(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