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献血狂人”和献血宣传者的两重境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0:01 红网

  据9月22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成都有一位叫杨主银的献血狂人,6年内无偿献血41次,累积已达1万毫升。最短的一次,前后两次献血只相隔20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很显然,他在贡献爱心的同时,也违反了法律。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四川农民,同样是姓杨,另一名献血人的做法却有所不同。据同一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9月2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来了一位特殊的献血人,来自四川省蓬溪县的农民杨顺德,当他挽起袖子献出一个单位的血小板的成分血后,他的献血量已经达到了6400毫升,这样算起来,他已经将全身的血都献过一遍。杨顺德从2001年4月就开始徒步宣传无偿献血,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走了两万余公里,途经23个省市,到过263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要向当地的群众宣传无偿献血。他被人们称为“中国农民徒步神州宣传无偿献血的第一人”。

  相对于前者为了实现自己“到55岁时,献血2万毫升”的理想而狂热献血,后者的做法看起来要理性得多,显得更为可取。从自己献血到发动他人献血,虽然都是无偿献血,但却有质的不同。自己献血,即使像杨主银那样不惜违法也要献血,也难以达到他为自己定下的献血目标。同时,过度频繁的献血很可能会使血液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对个人身体来说也令人感到担忧,这是和无偿献血的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换一种做法,事情就会有另一番效果。如果杨主银学习杨顺德的做法(当然不必徒步四万里),发动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去,那么,2万毫升就是一个极容易实现的小数字。

  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作为一项宏伟的生命工程,无偿献血必须建立在公民广泛参与、全社会合力支撑的基础上。”化解医院血站“血荒”危机,让个人的爱心托起社会的生命之舟,不是依赖于某一个人的狂热,而是要靠我们每一个的热情,因为这是支撑生命之源生生不息的根本。(稿源:红网)(作者:朱茂文)(编辑:徐志频)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