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走出封闭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17:13 中国青年报

  9月16日《当代商报》消息,备受当地媒体关注的汤国基状告湖南省教育厅行政不作为案,日前在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原告的诉讼请求被依法驳回。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为国家分配体制内的大学生,汤国基竟然不被任何一个单位接收。此后若干年里,汤国基一直为自己的分配问题奔波。他当过小学代课老师,考过研究生,到过一些院校应聘当老师,但奇怪的是,哪怕笔试和面试的成绩再好,只要档案一调过去,马上就被退回原籍。直到去年7月,汤国基才发现,原来都是自己档案里的两句话惹的祸:一句是“该生长期患有头昏失眠等症状,有时精神有反常现象”;另一句是“该生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宜于担任教学工作”。为此,他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申诉。

  当地法院之所以驳回汤国基的诉讼请求,是因为“被告已经实施了与其职责相应的行政作为”。然而,人事档案里那两句如影相随、折腾了汤国基这么多年的“鉴定”,虽说早已被权威的医学鉴定推翻,但始终未能改变他的就业状况———也许,这里面还夹杂有其他复杂的因素,加之相关部门人事更替,如何甄别仍需时日。

  仅就“鉴定”而言,如果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透明度稍微高一点的话,汤国基何至于直到20年之后才“如梦初醒”?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在十分封闭的的情况下运行。对个人政治态度、学习表现、工作业绩的“鉴定”,通常是由本人所在学校或单位的“组织”作出的,而且鉴定内容又多半不与被鉴定人见面,其机密度之高出乎常人的想像。我们可以说,这种带浓厚政治色彩的“机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机密”档依然阴魂不散,就值得反思了。

  在我看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十分滞后。这种滞后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制度设计陈旧,对个人学习、工作的鉴定,几十年一贯制,秘而不宣,弄得玄而又玄,极少尊重被鉴定者的人格尊严;其二,评价体系僵化,“组织鉴定”实际上多由主管领导或相关部门少数人说了算,以至人事评估标准失衡,缺乏公正性;其三,监管机制失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少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拥有话语霸权,且权力运行基本处于监管盲区,他们在人事档案管理上的失误,有时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从人权角度而言,这种缺乏监管的绝对权力,有可能对公民个人造成灾难性后果。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封闭型历史时期的产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大力打造人本政府的今天,建立以人为本、适度开放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