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公共支出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观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08: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陈志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结合我国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应当发挥公共支出政策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明确公共支出政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新经济增长理论针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要素报酬递减假设,将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要素收益递增假设。这一理论强调公共支出政策的作用,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刺激投资、加强环境建设、鼓励研究与开发政策等来促进经济发展。公共支出政策主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配置问题,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微观经济主体在实现利润最大化愿望的驱动下,具有进行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研究开发等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研究开发等的外部性,使得从事这些活动的微观经济主体从中得到的收益可能小于社会收益,并由此造成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研究开发等的动力不足。从整个经济系统看,市场对这些产品的供给总是偏少,甚至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会失灵。因此,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公共支出政策就是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选准公共支出政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路径。造成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种不平衡问题,根本途径在于统筹城乡发展。在这方面,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公共支出政策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相对于城镇而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素质较低、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因此,应针对这种现实,选择公共支出政策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路径,主要包括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减少由于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所形成的经济系统摩擦,进而形成一个统一、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支出,包括基础教育投资、在职学习和技能培训等,以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成本;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支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增加对促进研究开发的支出,包括采取措施对农业研究开发提供风险补贴或者直接进行投资等,以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此外,还应增加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出。 建立通过公共支出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强调公共支出政策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实质上是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使公共支出政策在发展农村经济、协调城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效应,必须完善公共支出的管理、控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第一,把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作为公共支出政策的重要着力点,适当提高对农村的公共支出占整个公共支出中的比重。比如,为了缩小城乡之间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政府应当将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投资向农村倾斜。这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加强公共支出管理,提高公共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预算是公共支出的法定依据。然而,目前预算内公共支出管理存在的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造成公共支出在使用上极易出现被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同时,大量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也不利于公共支出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形成预算刚性约束机制,财政收支预算不仅应涵盖政府支配的全部财政性资金,而且应细化预算支出项目,以保证公共支出政策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4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