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莞“创卫”变奏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08:44 南方日报

  大投入

  东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从1989年开始,历经15个春秋,卫生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的文明素质和卫生素质明显提高。这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把“创卫”纳入“一城三创五争先”总体发展战略的结果。“一城”即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三创”即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五争先”即在外源型经济、内源型经济、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争先创优。如此,“创卫”与创新环境就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该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全市上下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花大本钱、下大力气,把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与其经济发展相一致的水平。

  从2001年开始,他们启动了城市环境建设的八大系列工程:市区道路畅通工程、新区龙头工程、城市环境艺术工程、市域道路升级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城市灯光夜景工程、城市管理强化工程、村镇建设竞赛工程。从中又分出上百项大小工程,总投资上千亿元。每项工程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这些工程相继完工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大治理

  治污是东莞“创卫”和创新环境最大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重拳出击,打了一场翻身仗。

  全长103公里的东莞运河,横贯全市,流经8个镇区,曾是全市最大的纳污河,水质极差,发黑发臭。为了彻底整治这条运河,200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运河樟村段建设水质净化厂,首期投资4.9亿元,今年3月建成投产,日处理污水260万吨,为世界之最。经过处理的河水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

  市区的生活污水长期有害排放。200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南城区兴建市区污水处理厂。该厂两期工程合共投资6亿元,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日处理生活污水20万吨、粪便150吨。2002年9月投产后,莞城区、南城区、东城区全部生活污水和万江区部分生活污水及粪便,都已作无害化处理,经过处理的水可作工、农业用水。市区河水水质明显好转。

  此外,市区正在兴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河沿线各镇将再建29个污水处理厂;全市还将投资65.5亿元按国际通行的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兴建8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垃圾处理厂。届时,全市的垃圾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

  在抓紧治污的同时,东莞还全面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对市区的主干道进行改造和绿化美化,并将电线、通信线等埋入地下,完善下水道,重铺人行道。二是对运河和东江的河堤和护栏进行全面翻新,提高绿化档次。三是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增建绿地和健身设施。四是对旧城区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美化、亮化。五是高标准改造现有32多间公厕、新建70多间公厕。六是整治农贸市场和乱摆乱买、无证经营等。

  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其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凡是最近到过东莞的人,无不大加赞赏。

  东莞的绿化工作旨在建设“生态绿城”,因而规划科学、起点很高、规模宏大。

  一、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建设了银瓶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和同沙等16个森林公园;二、对东江和运河两岸全面进行景观改造;三、在城区主干道两旁串连建设精美的绿化带和公园;四、在新、旧城区布点建设多个集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和星罗棋布的街头景点;五、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成一流的生态产业园。其中,作为东莞未来经济、科技中心的松山湖,面积达72平方公里,分三个层面定位建设:一是生态区,由水源和绿地构成;二是内圈区,含中心区、研发区、居住区;三是外圈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这种结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创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园提供优越的条件。

  目前,全市的绿化覆益率已达40.9%,人均绿地面积16.15平方米,大大超过“创卫”的要求。

  空气的质量也明显改善,符合国家标准。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东莞十几年如一日坚持除“四害”(灭鼠、灭蝇、灭蚊、灭蟑),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他们制定了完善的法规,组建了严密的防控网络和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因些,城区于1989年即实现灭鼠达标,1992年又实现灭蝇、灭蚊达标,2003年通过省爱卫会复查,保持在国家标准内。

  为了筑固和发展除“四害”成果,东莞有关部门最近又想出一个好办法:在市区24299个下水道沙井盖下安装防蚊闸。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活动,清除杂物、积水,组织饮食店等重点单位安装防鼠、防蝇设施,清理卫生死角,堵塞鼠洞,均收到明显效果。

  大宣传

  “创卫”关键在人。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动和教育群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提高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作为“创卫”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加快“创卫”步伐,加强领导,全民动员,打一场攻坚战。市长与有关部门和办事处签订了责任书,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创卫”热潮。市创建办向全市人民发出近40万份“创卫”倡议书。主要街道挂上了大幅宣传画,公共汽车、出租车挂上了宣传标语,各种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新闻媒介定期进行“创卫”活动的报道和卫生知识的宣传,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每天都对脏、乱、差现象予以曝光,职能部门跟踪督查,效果显著。9月17日,市区又一次开展清洁环境大行动,市五套班子领导带头、十多万市民参加。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不仅向脏、乱、差打了一场歼灭战,而且向全市人民播下了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的种子。

  市长刘志庚论“创卫”与创新环境

  “创卫”和整治交通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卫”不是目的,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手段。整治交通,既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为了营造文明、有序、安全、畅通的运输环境,更好地促进生产和生活。因此,“创卫”和整治交通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20多年来,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

  “创卫”和整治交通是创新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好的投资环境对外是形象、是名片,对内是繁荣、是效益。东莞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除了率先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东莞的综合环境优势。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市环境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总的来讲,仍与我市经济发展不相称,与先进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并且指出“创新发展环境,是东莞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而创新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营造清洁文明的卫生环境和畅顺安全的交通环境。因此,抓“创卫”和整治交通就是抓环境建设,就是提高城市竞争力。

  “创卫”和整治交通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抓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整洁、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和畅顺、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已日益成为市民的迫切要求。因此,做好“创卫”和整治交通工作,把东莞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社会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健康的城市,让广大市民得到更多实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自2004年6月24日在东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整治交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我们说的创新发展环境,这里的主体是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里的环境,就是围绕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周边情况与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指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民主法制环境等。

  环境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二者互为条件,互助依存。发展必须以特定的环境因素为依托,而优化环境又需要经济、社会和人提供物质、技术、人力等支持。其次,二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有些环境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发展,而有些发展行为则可以优化或恶化环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过去我们的工作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现在要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要抓紧抓好发展这个中心,就必须创新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

  (摘自2004年8月6日在全市创新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创卫”十项标准达标情况

  组织管理

  东莞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创卫”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领导一级抓一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良好局面。2002年调整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市人代会明确提出把”创卫“纳入“十·五”计划;市爱卫会每年组织1-2次全市卫生评比和表彰活动;颁布实施《东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健康教育

  1992年成立市健康教育所,市财政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城区各街道办事处有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各村(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设有兼职健教人员,全市基本形成健教网络;市属各医疗单位也建立了健教网络,门诊、住院部均设有健教宣传栏。经测试,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市区居民、职工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1%,健康行为形成率89.6%,厂矿、企业职业卫生、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达到100%,知晓率达到98%。媒体都开设健康教育节(栏)目。

  市容卫生

  近年来修定了《东莞市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垃圾转运站和公厕等环卫设施;市区街道按50-80米间距设置果皮箱,保洁率100%,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8%,生活垃圾清运率100%;投资兴建了市垃圾填埋处理场和多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次干道路灯亮灯率达到100%。

  环境保护

  多年治污取得成效,市区空气可吸入颗粒浓度年均值为0.086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28%,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4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7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8.7%,环保投资指数达3.06%,均达国家标准。

  公共场所、饮用水及“窗口”单位卫生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市区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分别达91.7%、93.4%、93%;自来水出厂水质和末梢水水质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二次供水设施水质抽检合格率为95%。

  食品卫生

  已建立一支市、镇两级有268人的卫生监督员队伍;2002年、2003年和2004年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88.2%、92.9%和93%。

  传染病防治

  全市二甲以上医院均开设了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连续10年无脊椎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2002年,市区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率为1.64%。计划免疫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五苗”接种率均在98%以上,安全接种率100%,流动人口建卡、入册率达到97.24%,被评为全国“计划免疫先进集体”和“消灭脊椎灰质炎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城区除“四害”

  1996年,市政府颁布实施《东莞市实施〈广东省除四害管理规定〉细则》;市区有除“四害”监督员13人,检查员129人,饮食等重点行业以除“四害”专业队伍承包为主,承包服务率达90%以上;1989年以来逐步实现灭鼠、灭蝇、灭蚊达标。

  单位和居民区卫生

  单位职工食堂各项设施用具符合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体检率、培训率达100%;居委会均有爱卫工作领导机构和专(兼)职卫生负责人,“门前三包”责任落实。

  民意测验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的七项问答,作随机访问本地群众80人,过往旅客、游人25人,共答了720个问题,回答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有662个,满意率为91.2%。

  (本版撰文:黄峨 朱葆春 伦战 李娜)

  图:

  东莞夜景

  樟村水质净化厂建成投产,运河水变清。

  遍布大街小巷的“创卫”宣传栏

  石龙镇东江两岸整治后美不胜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