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青年报:赚钱是F1驶入中国的终极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11:47 中国新闻网

  上海正以全城战备的姿态迎接将在本周末揭幕的F1中国大奖赛,但中国人的热情掩盖不了F1内部的危机,随着美洲虎车队宣布退出明年F1的比赛,乔丹、米纳尔迪等中小车队再次表达对大车队的不满,法拉利、迈凯伦、威廉姆斯等车队要求国际汽联提高车队在电视转播权上的收益……一个金钱打造的运动正在处处为金钱所困。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林程教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F1研究专家,今天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F1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它是纯粹的商业运作,因此F1更像是一种经济现象。不过,F1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金钱味,从上世纪50年代F1诞生至今,它真正的商业化经历也不过是近20年的事。这20年,F1的收益与影响一起扩大,但各种矛盾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上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美洲虎车队宣布从2005赛季起退出F1,福特公司给出的解释是车队战绩不佳,难以实现对参加F1的期望效果。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福特在得不到回报的情况下,不愿再为美洲虎车队投入高昂花费。

  林程就此也指出,F1的10支车队平均每年的花费为3亿美元左右,其中高的超过7亿美元,最少的也要8000万美元。但并不是每支车队都能赚钱,因为,F1的主要利润被掌握在了FOM(F1管理公司)的手里,FOM的老板是伯尼,他也被称为是F1的掌门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伯尼与国际汽联和F1参赛车队达成协议,他领导的FOM公司积极推进F1的商业化运作,把包括大量烟草公司在内的赞助商带进F1,为F1带来了滚滚财源。FOM的条件是获得电视转播权和赛场门票的收益。没料到,当时并不被看好的电视转播权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成了香饽饽。根据已经披露的消息,伯尼的个人资产高峰时达到44亿英镑,现在至少也在30亿英镑以上。FOM在1997年被纳入了伯尼新组建的SLEC集团之中。2000年年底,伯尼通过出售SLEC的75%的股份一跃成为英国超级富豪之一。SLEC的坐收渔人之利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被“醒悟”的各支车队所诟病,虽然SLEC一再让步,但直到今天,它仍掌握着大约54%的电视转播权收益。相比之下,各支车队按比例获得的转播权收益就要少得多。由于像法拉利这样可以赢利的车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车队通过广告等赞助获得的收益仅能与投入持平,甚至入不敷出,因此车队与SLEC之间关于收益分成的谈判始终没有中断过。就在上周,法拉利、威廉姆斯、雷诺、迈凯伦等车队还联合向SLEC通告,以退出F1为威胁,要求对方再次提高车队在电视转播权上的收益。

  其实,在两年多以前,几大车队就曾提出要建立一个联盟对抗SLEC,后来因为伯尼作出了让步,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除了F1车队与F1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纷争外,车队之间也存有恩怨,林程说,这主要是大车队与小车队,因为投入上的差距导致成绩的差异,最终影响到自己母公司或赞助商的营销业绩而引发的。

  车队加入F1看重的是对市场的影响。美洲虎的退出与它的糟糕战绩分不开,没有成绩就没有影响力,就很难有广告效应,对于福特来说,自然就不利于它的汽车销售。无论是法拉利、迈凯伦、威廉姆斯这样的大车队,还是米纳尔迪、乔丹这样的小车队,都有自己的赞助商,而无论这个赞助商是汽车公司还是烟草公司,又或是别的公司,都需要一个市场效应的回报,成绩好的自然比成绩差的效果好。结果,成绩越好的越有赞助,钱越多,成绩就越好;成绩差的赞助越来越少,最后甚至像美洲虎这样,干脆放弃。

  虽然国际汽联一再改变规则,想借此降低车队的投入成本,缩小大小车队间的差距,但似乎还没有找到真正可行的方法。林程说,大小车队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但不可否认,F1是世界上商业运作最好的赛事。实际上,国际汽联下属的方程式赛车有很多,像美国的卡特车比F1赛车的马力还要大、速度还要快,但卡特车在全世界的影响显然没有F1高。当然,F1的商业本质也告诉对赛车一片热忱的中国人,F1来到中国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赚钱,决不是普及中国的赛车运动或是想推动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我们要头脑清楚,并尽量利用好F1本身的影响力为我们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慈鑫)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