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 代表人民履责不倦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15:19 人民网 |
50年, 9795名市人大代表。7835件议案。22795份书面意见和建议。 简单的数字,抒写着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职权的历程,更折射着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 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名义,50年来,上海市的9795名人大代表奔走着:呼吁为增加教育经费立法、监督政府加强黄浦江上游和苏州河水源保护工作、质询道路交通和住宅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他们关注上海整体发展的步伐,更关注影响市民生活的件件小事,无论是“白色污染”的治理,还是公交线路的延伸,甚至弄堂里的违章搭建。他们奔走着,为群众的这些小事寻求解决方案。 奔走中,他们与986名全国人大代表、82835名区县人大代表,以及众多的乡镇人大代表一起,织就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网络,形成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双通道”。就是这个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的上下贯通的网络,架设起一座稳固的桥梁。这座桥梁,让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监督绝不是与别人过不去,而是出于对事业负责。人大代表可以得罪不守法的人,但绝不能得罪老百姓。”——于漪(第7、8、9、10、11届市人大代表)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缺乏权威性、技术市场交易处于萎缩状态、乱占滥用土地的违法浪费现象突出、主管部门毁坏绿地搞建筑……打开《上海人民代表大会志》,50年来,每当上海出现影响发展和建设的倾向性问题,代表们总会以视察、调研等各种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一年级学龄儿童入学数量猛增,即使教育行政部门把小学六年级变成初中预备班,腾出一个年级的空间让小学一年级扩容,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学龄儿童入学的要求。为了救急,有人提出小学一年级改为半日制。半日制?孩子小,放在家里安全怎么办?父母怎么可能安心工作?诸多问题让人大代表万分不安。这场景,出现在1988年。 不安之中,代表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经过大量调查,谈家桢等62位工作在大、中、小学的代表和其他行业支持教育工作的代表联名,准备了一份要求增加教育经费的议案,提交当年举行的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那一年,政府预算报告中教育经费增长为5.7%,而小学生人数的增幅高达百分之十几,经费缺口很大。但是,这份议案能否确定为正式议案,却存在很大争议。当年身为主席团成员的于漪代表说:“我也清醒地知道上海要做的事太多,到处都要投资,但孩子耽误不起,因为任何人没有第二个童年。”出于代表的责任意识,于漪在人代会主席团会议上慷慨陈辞,她说:“这个难题不解开,社会的稳定就会受影响。”热烈的讨论过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最后发表了意见:立为议案,修改教育预算,增幅改为8%。这一意见获得绝大多数与会代表的赞同。 那年教育预算执行的结果是:增长幅度为13%。这个结果,令所有的代表感到鼓舞,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止对教育问题的关注。1991年,中小学被侵占的校舍长期得不到归还、少数区县财政拨款的教育经费没有达到“两个增长”的规定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代表们的关注。 挪用教育经费?法律决不允许!代表们的监督不留情面。这年夏天,73名代表分组进行了明察暗访。检查过程中,某区挪用市财政拨下的70多万修缮校舍专项经费问题浮出水面——时值暑假,本是校舍修缮的时候,区里却动用这笔经费去购置少数人的住房。代表们听说后,马上穷追不舍,直至教育修缮款完璧归赵,当事人也受到应有的教育与处罚。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于漪代表感慨万千:“监督绝不是与别人过不去,而是出于对事业负责。如果法律没有严肃性,又怎能做到依法治国呢?人大代表可以得罪不守法的人,但绝不能得罪老百姓。” “人大代表的议案和书面意见,决非一纸空文,它表明了人大监督的力度。”——沈建华(第11届市人大代表)上海人不会忘记曾经经历的那段水污染严重的日子。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20多家造纸厂、40家印染厂、11家制革厂、8家制药厂,还有众多的电镀、化工、炼油、焦化、造漆、试剂工厂,将每日几百万吨含有各种污染物的废水排进黄浦江及其支流,致使黄浦江干流水质迅速下降,占56.9%的江段出现水质污染。 如何让市民喝上无污染的饮用水,几乎成为全体代表关注的话题。1985年出台的《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虽然明确要用法律手段来控制污染源,保护上游水质。可是,黄浦江是一条强感潮河流,下游污水会随潮水上溯影响上游水质。 怎么办?代表们想:现有的取水口污染太过严重,如果把取水口往上游推进到数十公里外的松江境内,离黄浦江源头更近,水质就会明显改善。经过大量的考察和引证,新开取水口的想法渐渐成熟,于是,在1989年的市人代会上,王文华等35位代表发出了致大会主席团的公开信,要求本届政府在任期内完成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短短几天内,8件“关于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应尽快上马”的议案交到大会主席团。王文华代表至今记得,当年代表中也有许多不同意见。因为取水口上移后,当地的一些工业污染源必须接受整治或者关闭,况且工程需要投入几十个亿,牵涉面太大。 但是,一个声音十分坚决:“不能再让上海几百万人喝脏水了!”这是全体代表的心声。会议经过审议,最终通过《关于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议案的决定》,授权市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进行审议,作出相应决定。1994年7月,引水渠道2.1标段率先开工,上海饮用水质开始了质的变化。 翻看档案,从1954年的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起,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就始终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品德教育、严厉打击流氓犯罪活动、加强自由市场管理、充分挖掘和利用物资资源、进行教学改革…… 而在决定重大事项的同时,代表议案更为地方立法助推。统计资料显示,仅仅是1985年至今的19年里,上海就根据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制定或修改了55项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普及义务教育条例》、《上海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上海市技术市场条例》、《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条例》、《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上海市市级预算审查监督规定》、《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代表们依法履行着代表人民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职责。曾经在5年内提出11件议案、20多件书面意见的沈建华代表说得实在:“人大代表的议案和书面意见,决非一纸空文,它表明了人大监督的力度。” “选民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只要心中有选民,凡事总能想办法解决。”——杨国良(闸北区第12、13届人大代表)现在还会有人抱怨“过江难”吗?还会有人因为一条黄浦江的阻隔而放弃浦东的一间房吗?当“过江难”成为尘封的往事,人们却依然记得,人大代表为取消过江费所作出的努力。 “通往浦东的三座大桥、两条隧道‘五一’起取消过江费。”这个决定从发布到施行,前后不过两天。那是2000年。但是,推动市政府作出这一决定的市人大代表们,却为之足足呼吁了5年。 从1995年的市十届人代会起,不断有代表对车辆往返浦东的收费问题提出疑问。连续三年就过江费问题提交议案或书面意见的陈勇生代表说,“三桥两隧”是浦东与浦西中心城区间的主要过江通道,它对推动浦江两岸产业联动、深化浦东的开发开放、促进上海形成国际化大都市格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三桥两隧”的过江费,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浦东的投资环境。陆维莉、高小枚、王秀宝、傅新华、周美英等代表也提出,现在有70万左右市民因为居住和工作的关系必须每天在黄浦江上往返,过江费的收取,无疑加重了市民的负担,也影响了市民“移居浦东”的热情,不利于浦东的人气集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带着企业的呼声和市民的渴望,在2000年举行的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又有41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及早取消过江费,以推动浦东新一轮开发”的议案。当取消过江费的消息传来,不光代表们高兴,市民更是感叹:人大代表的意见“说了不白说”。 代表人民说,说了不白说。正是怀着这样的责任感,每当群众有呼声,人大代表总会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 1997年,市政府准备出台煤气两步计价法,规定每户用煤气超过800度后,每度议价为1.5元。消息传出,群众顿时议论纷纷。这议论引起了刘利民代表的思索:我家一年800度煤气是绝对不够的,别人够不够?为此,刘利民赔上了4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到煤气公司调查煤气成本,反复推算;敲开居民家门,一家家查看煤气账单。走访600多户居民之后,一个“两步计价办法亟待完善”的意见很快成熟,在此后市人大召开的听取意见座谈会上,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附议,而市政府也迅速表态:政府部门的工作应该更细致些。 2001年,崇明堡镇港务站外观形象太差的问题引起了洪德辉代表的注意,一份书面意见提出后,崇明县交通局等单位马上实地察看,还排出了整治方案,岂料施工队进场后,好事刚开始便戛然停工。2002年,洪德辉代表在县人代会上老案重提,得到的答复是资金困难,暂缓整治。洪德辉在意见回复一栏中明确表示不满意,他说:“有关单位在别的港务站可以花几百万搞装修,而堡镇港花二三十万却说难安排,分明是找借口。”洪德辉的坚持,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第二年,堡镇港务站就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形象焕然一新。 坚持,因为群众的期待。同样怀着“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不可懈怠”的心情,长宁区推出了“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卢湾区在街道社区设立了“代表接待选民室”,宝山区探索起了代表向选民报告自己当年所做代表工作的制度。 就是为了加强与选民的沟通,全市目前已经有442名市人大代表、2452名区县人大代表,向选民公开了自己的电话或者电子信箱。在“有困难找代表”的目标下,杨国良代表开通了他的“杨代表热线”,他说:“选民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只要心中有选民,凡事总能想办法解决。” 50年,忠实履行着神圣职责的各级人大代表们,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过程中,实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用好这个权力,需要学习、需要实践、需要付出。而为了人民的利益,人大代表不怕奔波,更乐于奉献。(文汇报马美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宣传处提供) |